→本加值服務依規約對本公司會員發送,若您不想再收到此訊息,請按下 取消訂閱
勞資報導電子報 第165期 (2005/3/30)

【最新報導】

1.薪資、勞動契約 糾紛最多
2.屏東就業博覽會 人氣創新高
 3.勞退新制七月上路 狀況不少

【法令焦點】

1.發放職退金 不得直接列費用
2.資方不合法減薪 勞委會嚴格處理

【HR充電站】

1.關心員工就是一種投資

您認識幾家headhunter?專為中高階人才及獵才公司打造的獵才入口網站 - 經理人獵才網www.mgrjob.com終於登場了。有別於時下一般的人力銀行,經理人獵才網不只提供媒合服務,更提供一個匿名的聯絡平台,讓在職的中高階人才也可以安心的建立顧問人脈,以備不時之需。立即造訪  經理人獵才網


薪資、勞動契約 糾紛最多

文/陳慶居

  苗栗縣勞資關係協會去年協調近兩百件勞資爭議,其中以給付薪資及勞動契約衍生的爭議最多。專家學者指出,新的勞工退休條例實施後,勞工流動率將有升高趨勢,勞、資雙方尤須建立共存共榮意識,產業才能永續經營。
  勞資關係協會總幹事陳建明指出,去年協調一百九十四件勞資爭議案,工資、契約衍生的爭議各七十四件、六十八件,是爭議較多的兩大類型。其次還有職業災害、勞保、退休、福利等類型。
  多年來處理勞資爭議有豐富經驗的常務監事李章順分析指出,工資和契約勞資爭議較多的原因,與傳統產業外移、萎縮等有關,近年來關廠歇業的廠商增加,跟著就發生履行契約、給付工資、資遣費及退休金等爭議,而契約和工資爭議,兩者其實有連帶關係。
  李章順說,勞工和僱主簽訂契約時,務必看清楚契約內容,尤其權利、義務是否對等?由於一些制式契約,或針對競業禁止及服務年資限制等條件,常有不利勞方的條文,必須看清楚才簽。另外,萬一發生勞資爭議,要找有公信力的仲介團體調處,才能保障自身權益。
  新勞退制度七月即將上路,專業評估勞工流動率可能大幅提高,資方必須思考更優渥措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勞工出身的工業會理事長陳金源認同這項說法。他強調要提供員工 良好工作環境和福利,才能有好業績。

【2005/3/30中國時報】


屏東就業博覽會 人氣創新高

文/林弓義

  屏東地區今年最大規模的就業博覽會二十五日登場,吸引三千五百多位求職民眾蜂擁而至,現場氣氛強強滾,並創下屏東區就業博覽會歷來的最高紀錄。就服中心說,此次媒合率達四成五,對於上季失業 率四.七%的屏東而言,有效紓解失業問題。
  據主辦單位高雄區就服中心屏東站表示,此次活動共邀集近七十家的徵才廠商,提供超過一千兩百個就業機會,且不乏全國性知名廠商,處處可見求職民眾低頭填寫履歷,或與廠商面談的場面,氣氛熱絡,初次遞送履歷的有一千六百九十二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美和技術學院跆拳道社帶來精彩的跆拳表演,身手不凡的學生,赤手空拳地陸續擊破二月全國失業率四.二八%,以及屏東失業率四.四的合板,代表就服中心向失業率挑戰的魄力與決心,接著由就服中心各鄉鎮服務台的工作人員表演山地舞蹈。
  就服中心主任程泰運表示,為因應年後大量勞工轉換跑道,以及畢業季節即將來臨的求職需求,該中心密集地在各鄉鎮辦理區域性的就業博覽會。昨天這場就是希望結合在地產業,創造在地就業,除了減輕失業族群的家庭生計外,更提升鄉鎮地區的生活品質。

【2005/3/26中國時報】


勞退新制七月上路 狀況不少

文/鄭圭雯

  勞退新制尚未上路,但不少顧問公司頻獻策,反而讓勞資糾紛更擴大,甚至導致許多企業上櫃進度延宕,還發生違法事件,為此,勞委會周一將邀請三十餘家企管顧問公司召開「勞退新制溝通座談會」,希望能讓這些顧問公司了解哪些措施是不對的,避免擴大後續的勞資爭議。
  由於勞退新制七月一日就要上路,不少雇主為了省錢,紛紛請顧問公司獻策,坊間顧問公司一堂課一小時收費高達數千元,如果是企業的大型計畫案,營收更是可觀,但是勞委會卻發現,由於顧問公司的素質不齊,許多建議根本就是違法的,徒增勞資糾紛。
  還有一家營造商聽信顧問公司的建議,將員工資料全部轉入另外一家人頭公司,再重新低報薪資移入原公司,結果被勞保局發現,反而延宕公司上櫃時程。還有某企業聽信顧問公司的建議,替員工購買保單,並聲稱已經把勞工過去的結清年資金額轉入這份保單,以此作為五年足額提撥金,要求領回在中信局的退休準備金,卻被勞委會打了回票,付出銀子卻沒有收到效果。
  上述這些案例,只是最近較為知名的例子,顧問公司最常建議雇主的方式,就是利用勞基法排除適用對象,無須強制提繳六%退休金的特性,把員工職務名稱更改成「經理」、「總裁」等委託經理人的形式,直接規避提繳。
  原本勞委會認為顧問公司這些招數,都可以在勞保局的例行稽核中無所遁形,不過卻發現越來越多的勞資爭議,就是源自於顧問公司不當的建議,主委陳菊特別在主管會報上要求一級主管與這些顧問公司進行協調,避免再衍生無端的糾紛。

【2005/3/27工商時報】


發放職退金 不得直接列費用

文/陳美珍

  財政部表示,已經提列勞工退休準備金或職工退休基金的企業,日後實際發放退職所得給勞工時,應先沖銷職工退休金準備等帳上金額,不得直接列為費用扣減營利所得。
財政部表示,營利事業提撥退休金的數額是以營利事業當年度已付薪資總額為基礎,公司按訂定的退休辦法,分別依稅法規定限度內提列職工退休金準備、提撥職工退休基金或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者,得以當期費用列支。
  財政部指出,企業在面臨職工退休,需依規定發給退休金或資遣費時,應先沖銷職工退休金準備或在職工退休基金、勞工退休準備金項下支付,只有不足支付這筆退休金的部分,才可以列為當年度的費用。
  國稅局最近在查核營利事業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有部分企業已依規定逐年就薪資總額提列職工退休金準備,但是在實際支付職工退休金時,卻又全數列為當期費用,因為與稅法規定不符,遭國稅局全數剔除,部分企業並因此被國稅局補稅。
  財政部表示,營利事業若已依所得稅法規定提列職工退休金準備、提撥職工退休基金或勞工退休準備金者,日後當職工退休,依規定發給退休金或資遣費時,由於其每年提撥的金額已經可以列為費用,因此在實際發放退休金時,就要先沖銷職工退休金準備的帳上金額,或在職工退休基金或勞工退休準備金項下支付,不可以直接列為當期費用。
  只有一種情況之下,企業可以就所發放的退職所得列報為當期費用,財政部強調,即只有在職工退休金準備,或職工退休基金、勞工退休準備金不足支付時,才可以將發放給職工的退職所得列為當年度的費用,自營利事業所得中減除。

【2005/3/28經濟日報】


資方不合法減薪 勞委會嚴格處理

文/高泉錫

  行政院勞委會昨天宣示:部分企業因應7月1日勞退新制,擬將6%退休金提撥採「薪資內含」,是片面變更勞動條件的不合法減薪行為,將嚴予處理;事業單位結清舊制年資必須在7月1日後始得為之,且結清標準不得低於勞基法退休金標準,雇主不得分期或掛帳,必須30天內以現金給付,同時,結清舊制年資後,勞工特休假年資、薪資不受影響。
  為因應勞退新制,國內企管顧問公司近半年來暴增300多家,部分企管顧問公司「亂開藥方」,嚴重影響勞工權益,勞委會勞動條件處昨天邀集國內企管顧問公司舉行座談交換意見,處長李來希也正式宣示勞委會對年資結清、合議終止勞動契約、5年足額提撥舊制勞退準備金「標準答案」。
  針對少部分事業單位採行「走偏方」企管顧問公司提議,由資方施加壓力「勞資合議終止勞動契約」規避勞退金、資遣費,李來希強調,勞雇雙方合議終止契約,不得違反法律強制、禁止規定或違反公序良俗,且其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也不得加以濫用,更不得以合議終止勞動契約規避勞基法的強制義務。
  對於企業擔心5年足額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負擔沈重、不足額提撥又怕受罰問題,李來希強調,舊制退休準備金是「責任制」,是「部分準備」,也就是雇主有開戶提撥勞退準備金2%以上,並在勞工符合舊制退休條件時依法發給退休金,「就算沒有提撥或不足額提撥,也一定要給勞工」,雇主就沒有違法之虞。

【2005/03/29 民生報】


關心員工就是一種投資

  美國權威調查機構曾針對企業員工離職原因進行調查,發現一個重要結果:多數人離職不一定是對工作不滿,而是「不想和自己的上司一起工作」。這給了我一個重要啟示:就是經營者或企業內各級主管 ,應該給同事、部屬更多的「關心」。
  我認為,關心,本身就是一種投資。公司主管、幹部關心自己的部屬與同事,可以透過良好的互動,彼此建立長久、穩固的信賴關係。這種透過關心建立的信賴關係,將在企業內部培養出一股看不見的能量,是企業永續經營或追求卓越的隱性成功因子。
  我對「關心」的定義,不是指噓寒問暖或吃飯聯誼之類活動,而是希望主管能否關心同仁在工作、在事業上的表現,以及大家在目前的環境與工作內容上究竟能不能順利、成功。說得更直接一點,我認為 Caring,應該是 Care About Success,關心,必須建立在共事的基礎上。
  關心,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主管在關心同仁時有些要點值得注意。
  1、要直接說出來,讓同事知道你在關心他,關心他的工作、環境以及流程等。不要假設你的同事與部屬,已經知道你在關心他。
  2、要真誠,不要虛偽。主管關心同事,必須發自內心,因為同仁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
  3、要用對方法,因材施教。關心同仁要講究技巧。有些同事希望得到大聲的讚美,有些部屬則行事低調,在關心他們時要用不同的方法。
  4、要持續,經常性的關心。不要「述而不作」,更不可「光說不練」。
  5、要態度堅定,不要反覆無常,也不可善變。
  條條大道通羅馬。主管關心同事,其實不必拘泥某種特定型式。晶華酒店過去有2個總經理,他們關心同仁的方法截然不同。社交型的老總,會利用假日邀請同仁與他們家屬一起野餐,甚至自己準備小禮物送給小朋友。內歛型的老總則不會到館外,他總是利用「一對一」的方式了解同仁的想法與困難。2個老總方法不同,卻能得到相同結果,就是讓同事有「被關心」的感覺。這在管理上是很重要的事情。

【2005/3/29工商時報】

本電子報由  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台北: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41號4樓之1
旺達顧問:http://www.wo.com.tw  企業若需人力派遣服務客服電話:(台北)02-25285050 E-mail給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