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加值服務依規約對本公司會員發送,若您不想再收到此訊息,請按下
取消訂閱 【最新報導】 【法令焦點】 【專家觀點】 【HR充電站】 您認識幾家headhunter?專為中高階人才及獵才公司打造的獵才入口網站 - 經理人獵才網www.mgrjob.com終於登場了。有別於時下一般的人力銀行,經理人獵才網不只提供媒合服務,更提供一個匿名的聯絡平台,讓在職的中高階人才也可以安心的建立顧問人脈,以備不時之需。立即造訪 經理人獵才網 本電子報由 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勞資報導電子報 第208期 (2006/2/15)
1.私校教師養老金 學生要負擔 2.勞工進修 勞委會補助8成學費 3.高薪低報 啃食養老金 1.13萬政府臨時人員 可適勞基法 2.94年度薪資通常水準 微升 1.勞退金請領依遺囑給付 2.18%新制今上路 公教退休金縮水 1.自在穿梭 職場旋轉門 文/陳智華 私立學校家長最近在繳交學雜費時,發現竟然有一筆是教職員的的退撫基金,家長抱怨說,這筆費用應該由學校、政府或老師負擔,私校學費已夠貴了,不應再對上私校的學生「雙重懲罰」。
一位台北市南華進修學校的家長發現孩子繳費項目中有一筆是老師的退撫金,懷疑學校違法多收學費,學校說明,於法有據。家長不信,轉而向北市教育局投訴,教育局說,私立學校的確是根據私校法收學費2%作為老師退撫金,令家長直呼制度不公平。
台北市教育局官員說,近年來每到開學繳學費時,就有不少家長檢舉私校亂收費,但當教育當局解釋,學校作為於法有據時,家長更是火冒三丈,大罵不公平,有的人則是無奈。
私立學校老師退撫基金,以私立國小到高中至少2萬多元學費來算,一學期要繳300、400元。如果是私立大學要繳的則多達近千元。
部分私校家長認為,繳給政府的稅,多被拿來補助公立學校,孩子讀私校要繳的學費已經比讀公立學校高很多,現在還要替學校老師繳退休金,根本就是「被剝兩層皮」,即使合法,這項制度也十分不公平,政府是在徵罰學生及家長。
一位孩子分別就讀私立小學和私立國中的家長表示,私校學雜費很貴,一學期只多繳幾百元給老師當退撫金,還可以忍受,他能夠體諒私校的財源靠的是學生,多繳一點錢給老師當退休金也無所謂。
陳姓家長的兒子讀北市一所高職,她說以前都沒有詳細看孩子的繳費單,這學期發現孩子竟然要替老師繳退撫金,覺得制度很不合理。
她表示,老師退休金本來就是教育機關要負責的,怎麼要由家長買單,一學期400多元,3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少花費,私校老師退休金要家長出錢,一般百姓的退休金誰來付?
北市私立開南商工校長許書璟指出,給老師退休金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有來源,現在跟學生收一點錢,也是依據教育部規定,其實不只學生要付,董事會也要提撥一定比率。【2006/02/15聯合報】文/陳素玲 勞委會今天宣布啟動勞工受僱能力方案,送給勞工兩萬元大禮。勞委會已經號召近百個大學在新學期開設1142個專業課程,供在職勞工進修,勞工只要到這些學校修習學士學分班、碩士學分班,勞委會將補助八成學費,五年內最高補助兩萬元,預估今年將有2萬8000名勞工受惠。
勞委會也正在規劃「個人學習卡」,仿效勞動保障卡概念,未來每個勞工只要參加過任何訓練課程,都可以在學習卡留下紀錄,成為勞工的「終身學習卡」。
勞委會表示,去年試辦在大學開設課程供在職勞工修習,由勞委會補助八成學費,當時合作學校共56所,總計5679人到大學選修課程,順利取得學分證明。
由於成效不錯,勞委會今天宣布正式開辦這項「產學訓」人才投資方案,做為送給全國勞工的大禮,預計今年將花1億5000萬元供勞工在職學習,預估可讓2萬8000名勞工申請補助,強化勞工終身受僱能力。
勞委會表示,只要是年滿15至60歲的本國勞工,具就業保險一年以上資格,就可向指定的大專院校選修學士學分班、碩士學分班,只要修習完成取得學分證明後,勞委會將補助八成學分費用,每位學員最高補助兩萬元,五年內不得重複申請。上課時間大多安排在假日及晚間,方便勞工選修。
開設在職訓練課程的學校分布北、中、南,包括政大、文化大學、東吳、世新、真理大學、長庚大學、交大、清大、大同技術學院、中興、嶺東技術學院等共計95所,開設課程高達一千餘個,內容包括衍生性金融商品、高等財務分析、物流與通路管理、店長實務管理等有助提升職場能力的實務課程。【2006/02/14聯合晚報】文/林燕翎 想守住養老本,上班族除了精打計算提前規劃退休金之外,得養成定期查詢薪資單,或利用勞動保障卡查詢投保資料的習慣,以免退職時,才發現養老本縮水。尤其是勞保退休金,高薪低報的情況相當嚴重,悄悄侵蝕上班族的退休金。
最近上班族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頭髮斑白的老王工作30年終於退休,結果卻因投保薪資長期被低報,導致勞保退休金縮水81萬元。
理財顧問觀察,上班族進行退休金規劃時,多在意如何選擇投資工具,要以多少年的時間進行退休金理財,可是,卻忽略了原本確定可領到的退休金,可能面臨悄悄縮水的危機。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退休金來源有三大支柱,其中一支就是勞保退休金;一支就是老闆提繳的勞工退休金;另外一支就是上班族自己儲蓄的退休金。上班族多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如何儲蓄退休金,卻疏忽政府、老闆提供的退休金,也會有縮水的一天。
尤其是勞保退休金,高薪低報的情況十分嚴重,許多老闆為了節省保費,低報投保薪資,例如月薪5萬元的上班族原本應以4萬2,000元投保,老闆卻以2萬4,000元的水準投保。如此一來,投保30年的上班族退休後原本可領189萬元的退休金,卻因老闆低報薪資,只拿到108萬元,足足縮水了81萬元。
要防止勞保退休金縮水,上班族平時得仔細檢查薪資單,由於老闆每個月都會從薪水裡直接扣除勞工自己應該負擔的勞保保費,如果扣除的金額過低,就有問題。
例如以4萬2,000元投保,應該從薪水裡扣除546元;萬一老闆只有從薪水裡扣除312元,就有可能低報投保薪資。
除了薪資單外,選擇勞退新制的上班族,可以向玉山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土地銀行、台新銀行四家銀行申請勞動保障卡。即日起,利用勞動保障卡就可以在網路ATM查詢投保資料,包括投保單位(即公司名稱)、投保薪資等。
一旦發現投保薪資異常,上班族得儘速向人事單位反映,或是向勞保局檢舉。以免長期被低報,等到退休,想領取勞保退休金時,才發現退休金縮水一大半,屆時就後悔莫及。【2006/02/13經濟日報】文/徐國淦 各級政府的十三多萬名臨時人員,將可指定適用勞基法。勞委會官員表示,相關議案已報行政院,本周四行政院專案會議討論後,送請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即可發布實施。
目前政府雇用的臨時人員,以及依聘用人員聘用條例、派用人員派用條例雇用的人員,初估約廿二萬餘人,一直要求適用勞基法。他們的理由是,政府機構雇用的技工、工友、駕駛及清潔人員已於八十七年指定適用勞基法,他們也應比照指定適用。
勞委會指出,日前與人事行政局、銓敘部、地方機關等協商,同意政府部門雇用的「臨時人員」可以適用勞基法,但依據「聘用條例」、「派用條例」雇用者仍得依原來條例規定,不予適用。
勞委會評估,中央至地方的公務機關、公立學校、公立學術單位、公立醫療院所、公立社會福利機構、公立藝文業等機構雇用的臨時人員約十三萬多人,納入勞基法將可依法享有休假、退休等權益。
官員說,有關政府雇用「臨時人員」適用勞基法問題,過去因政府財政考量,人事行政局等建議暫緩適用,但今年一月一日起,臨時人員已依勞工退休金新制提繳退休金,財政問題已獲解決;另方面,隨著勞基法修法,工時已可相當彈性化運用,適用勞基法後,技術上已無「窒礙難行」之處,因而建議指定適用。
至於約聘雇人員部分,因銓敘部及人事行政局都認為政府部門約聘雇人員屬「公法上」契約關係,反對適用勞基法。勞委會數度協商都難有突破,未來可能朝訂定「聘用人員人事條例」解決。
各機關依公共就業方案、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臨時工作津貼等就業促進相關措施進用的人員,因不屬一般勞雇關係,不適用勞基法,也不包括在勞工退休金條例的適用範圍。【2006/02/15聯合報】文/陳美珍 雖然金融機構已有調升利率的趨勢,但財政部公布94年企業向民間借款的利率通常水準仍維持上一年的年息15.6%水準,只有公司組織與合作社的職工薪資,高級職員月薪微幅調高為8萬元、一般職工為4.9萬元。
企業向民間借款利率標準與員工薪資通常水準,是做為企業列報薪資與借款利息支出等費用的課稅參考。企業申報的金額如超過財政部所訂定的標準,如無正當理由,將會被稅捐機關剔除並補稅。
財政部已核定公布94年度營利事業借款利率最高標準與員工薪資通常水準,主要規範包括:
一、向金融業借款利息,依約載利率核實認定。
二、向非金融業借款利息,其利率最高不得超過月息一分三厘(合計年息15.6%),超過部分不予認定。
94年度營利事業員工薪資通常水準則包括:
一、公司組織及合作社職工的薪資(包括年節獎金)核實認定。
二、獨資、合夥事業的資本主、執行業務合夥人,經理及特聘技術人員的薪資(包括年節獎金),核實認定。
三、獨資、合夥事業的高級職員(如副理、單位主管、秘書、工程師、技師等)月薪最高以新台幣8萬元為限,一般職工以新台幣4.9萬元為限,超過部分不予認定。
至於獨資、合夥事業的年節獎金部分,財政部規定,業者應在併同當年度經認定的薪資數額後,以不超過上述月薪標準按支薪月數另加二個月為基數的累積金額以內做為原則者,才可准予核實認定。【2006/02/13經濟日報】未訂立遺囑 依繼承規定給付文/徐國淦 勞委會日前作出解釋令,勞工生前已預立遺囑指定勞工退休金受益人,依其遺囑,如果指定的受益人有好多位或未訂立遺囑,則回歸民法,依繼承規定給付。
官員指出,過去曾發生多起因外籍配偶長年不知去向,但得知先生死亡後,跑回夫家要求領取相關勞保給付,或家屬為勞工身後的「錢」事爭議,甚至六親不認,為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因而讓勞工可自行指定受益人。
不過,勞工保險死亡給付部分,則不可預立遺囑,立了也沒有效。官員強調,勞工保險屬於社會保險,主要是讓家屬領取一筆遺屬津貼度難關,因此被保險人死亡時,明定請領順位為:配偶及子女、父母、祖父母、孫子女、兄弟和姊妹。除非順位者放棄請領,才可能給付特定人士。
勞委會官員表示,過去勞基法的退休金,須在同一事業單位工作滿廿五年、或工作滿六十歲等才能領到退休金,去年七月一日實施新制退休金條例後,退休金改由雇主按月提繳百分之六薪水至勞工帳戶,該筆錢屬勞工所有,但勞工在工作期間發生死亡事故,退休金如何分配,法並沒有說清楚,勞委會日前作出解釋令補強。【2006/02/16聯合報】文/高泉錫 在立法院凍結預算壓力下,銓敘部態度強硬,宣佈軍公教十八趴改革今天正式上路,教職人員以中小學老師受創最重,逾15萬人每月失血約1萬元;中低階公務人員8萬多人居次,每月退休金損失約8500元;軍職人員僅將軍級以上65人受影響,共25萬多名退休公教人員荷包大失血。
針對公務員退休所得的法制化工作,銓敘部已修改「退休公務人員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優惠存款要點」,及「公務人員退休法」的法制化條文,將於今天考試院會通過後送立法院審議。
教育人員部份,因中小學老師年資最長可達40年,因此採增核退休金方式,從第36年起逐年增加0.5%,最高40年,上限為97.5%,為降低對中小學老師的衝擊,中小學老師的兼任主管資歷計入主管職務加給,中小學老師兼任導師1年以1點計算,兼任組長1年以1.5點計算,兼任主任1年以2點計算,點數合計達20點以上時,則加計主管職務加給。【2006/02/16民生報】文/林燕翎 勞退新制引發終身雇用制解體,多元雇用形態崛起,2006年職場人力汰換加速,催生職場速食化現象。在轉職波濤洶湧的這一年,上班族累積專業能力,提升附加價值,培養積極、正面的工作態度,才是致勝關鍵,以免一切向「錢」看,打亂職涯規劃,迷失工作方向。
2005年7月勞退新制開辦,在企業界投入一顆震撼彈,新增的6%退休金成本,讓企業叫苦連天,確定給付制的新制退休金,也為職場掀起新工作浪潮。
退休金個人帶著走,上班族不須待在同一家公司25年,才拿得到退休金,勞退新制為終身雇用制劃上休止符,勞資關係也產生微妙變化。
職場快速輪動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觀察,上班族向「錢」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往上班族轉職跳槽多以產業前景、升遷管道、企業提供的培訓為主,「薪水」通常是第四項考量因素。
這兩年,以工作前景作為跳槽考量的環境不再,抱怨薪資過低而跳槽的上班族比率激增。
上班族見錢眼開的心態其來有自。近幾年來,薪資平均漲幅2%,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卻達3%,薪資增幅趕不上物價漲幅,上班族形同「逐年減薪」。
加上勞退新制上路,企業人事成本激增,在成本錙銖必較的情況下,一人多職的現象十分普遍,以往職場盛行的「三四五定律」,即三個人負擔五個人的工作量,領四個人的薪水,如今變成「三三五」定律,即三個人負擔五個人的工作量,卻只能領三人份的薪水。
跳槽動機的轉變,宣告職場速食時代來臨,只要哪家公司的薪水較多,甚至薪水一樣、工作負擔卻較輕,上班族二話不說就跳槽。
莫迷失方向
速食化的職場關係,導致企業不願意多花成本培訓人才,上班族對企業的忠誠度動搖;企業尋尋覓覓「物廉價美」的人才,上班族則「吃碗內看碗外」,騎驢找馬。
職場關係丕變,就業情報雜誌總編輯臧聲遠表示,即使去年11月失業率已經跌破4%,隨著企業合併、科技代工產業外移,2006年將是高流動率的一年。
面對職場輪動加速,吳睿穎認為,上班族要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具備專業能力,更要培養正面、積極的工作態度,否則一味向「錢」看,只會迷失工作方向,打亂職涯規劃。
臧聲遠強調,沒有工作經驗或經驗不足的職場新手,因為缺乏專業能力、實務經驗,人格特質尤其重要,包括團隊精神、學習心等。對擔任中低階主管、扮演上下溝通橋樑的中高齡上班族來說,人格特質、工作態度更加重要。
因材施教 留住千里馬
至於有工作經驗的上班族,已經累積一定的專業能力,要發揮職場的價值,就得從管理能力、整合能力著手。這包括協調力———是否能與同事、主管融洽共事;積極性———凡事正面思考、勇於任事;柔軟性———對於新工作能快速調適、進入狀況;敬業性———能夠樂在工作。
職場輪動迅速,優秀人才網羅不易,未來企業將會投入更多心力,「因材施教」留住千里馬。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認為,能力強且工作態度好的員工,約占企業總員工數的5%到10﹪,能力與工作態度都差的也約占10%,如何激勵中間資質的員工提高生產力,成為企業經營者的新課題。
林由敏表示,提升員工生產力須考慮其人格特質。「高熱情、低能力」的人,應注重培養專業技能;「高能力、低熱情」的人,通常是指研發人員,就可以從加強向心力、培養工作態度與責任感著手。
至於最受企業青睞的「高熱情、高能力」人才,則有賴及時提供激勵獎金、升遷管道。最後是讓老闆傷腦筋的「低熱情、低能力」員工,通常企業會請他們走路。不過,林由敏建議,企業可以先提供教育訓練,再根據進步狀況,考慮是否祭出裁員大刀。
建立人才資料庫
為了暢通內部升遷管道,人資部門應先檢視公司重要人才資料、建立人才資料庫,且打破只用在地人的策略,界定組織中的領導資產,並分析管理階層的核心優勢。
儘管多數企業為了壓低成本,採用定期契約工或外包派遣模式,林由敏提醒,企業不應本末倒置,還是應該重視內部人力資源的培訓,過度仰賴挖角,速食化的聘僱關係,恐怕讓企業陷入技術無法提升的困境,反而降低競爭力。【2006/02/10經濟日報】
台北: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41號4樓之1
旺達顧問:http://www.wo.com.tw 企業若需人力派遣服務客服電話:(台北)02-25285050 E-mail給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