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加值服務依規約對本公司會員發送,若您不想再收到此訊息,請按下 取消訂閱
勞資報導電子報 第106期 (2004/1/8)

【最新報導】

1.失業給付調查 中年、女多於男
2.朝野新共識,勞退金舊制年資不能折算新制
 3.到大陸工作 發生勞資糾紛粉麻煩

【法令焦點】

1.海外科技人才引進 將大幅鬆綁
2.勞退金新制初審 雇主提撥金額爭議大

【HR充電站】

1.生產少人化的7大具體做法

您認識幾家headhunter?專為中高階人才及獵才公司打造的獵才入口網站 - 經理人獵才網www.mgrjob.com終於登場了。有別於時下一般的人力銀行,經理人獵才網不只提供媒合服務,更提供一個匿名的聯絡平台,讓在職的中高階人才也可以安心的建立顧問人脈,以備不時之需。立即造訪  經理人獵才網


失業給付調查 中年、女多於男

根據一項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顯示,台北市連續三年領取失業給付的求職者,女性多於男性、年齡以卅一至四十歲居多,年資以一年至五年最多,而這群領失業給付者的失業原因以公司業務緊縮為主,主要的行業為人力供應業、清潔業和保全、家事服務類等代辦勞務行業最多。
  行政院主計處發布台灣地區近三年男性失業率比女性失業率平均高出一.二%,不過台北市就業服務中心統計民國九十年至九十二年一至十月資料,領取失業給付的求職者,三年來都是女多於男。就服中心認為,男性仍扮演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故積極尋職;相反地女性傾向消極領取。
  調查發現,產業加速外移、企業購併頻繁,資本技術密集知識型產業取代勞力密集,中年轉業不易,領取失業給付者也以卅一歲至四十歲居多,其次是廿一至卅歲,顯示近三年失業主流以青壯年為主,非想像中的中高齡。主要失業原因是「業務緊縮」,占近七成比例;而服務年資一至五年最多,三年來都占五成以上。
  就服中心表示,根據勞保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實領就業保險法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等三項,共計十七萬一千多件、廿八億九千多萬元,各項給付都以北市縣最多。
  其中領取失業給付十六萬九千多件、廿八億四千多萬元,平均每件給付金額一萬六千八百多元;但特別的是,領取提前就業獎助津貼僅五百八十一件,給付一千九百多萬元,兩者相差一萬多件。至於領取職訓生活津貼共一千六百多件、二千六百多萬元,平均每件給付金額一萬六千多元。

【2003/12/24中國時報】


朝野新共識,勞退金舊制年資不能折算新制

王莫昀/台北報導

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遭保留條文,經勞委會與朝野立法委員私下溝通後,獲重大共識,即新制實施後,勞工舊制時期年資不能折算成新制帶走,全案可望通過初審。另雇主提撥率不分段提撥,採第一年提撥率達六%一次到位方式,引發產業界反彈,勞委會指出,法案實施後給予一年緩衝期,對業界衝擊應有限。預估新制上軌道後,業界每年提撥勞退金額約一千億元。
  勞退金條例草案規劃新制實施後,選擇新制的勞工年資為可攜式,不因跳槽而中斷;但舊制時期的年資,除非勞工繼續留在同一企業服務,符合勞基法退休條件時,才可視為有效年資,並計入退休金。但日前初審時,部分立委對勞工不能將原舊制時期年資折算成新制轉任新職有意見,引發爭議遭到保留。
  為突破僵局,勞委會官員昨天特別赴立院私下向立委提出說明。
  勞委會表示,依照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舊制期間的年資採計及給付條件仍應維持原有法律關係。加上勞工過去任職企業廠商,不一定仍然存在,實不可能將勞工舊年資折算成新制套用。
  勞委會進一步指出,現行勞工退休金的提繳,屬準備金性質,如新法溯及既往,對於尚未符合舊制退休要件的勞工,雇主並無給付責任,因而無法強制雇主一次繳足舊制年資的退休準備金或強制一次結清。
  若強制套用,勞委會擔心,不但將使得雇主財務估算難以進行,同時恐有侵犯雇主財產權,並違反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虞。
  另對於立院日前初審通過勞退金條例草案,企業負擔的退休準備金提撥率是每月由勞工工資提撥六%,較原規劃第一年提撥率二%,提高為三倍,業界質疑此舉將衝擊產業發展,爭取依原規劃將提撥率分三年三階段達成,即第一年為二%,第二年為四%,至第三年才提升至六%。


【2004/1/5工商時報】


到大陸工作 發生勞資糾紛粉麻煩

黃天如/北縣報導

吳姓男子去年接受中和某公司派令至該公司在大陸的工廠擔任品管經理,直至日前資方以吳某工作不力,欲予無條件解聘。為爭取資遣費,吳某委託妻子向台北縣勞工局提出勞資爭議協調申請,惟因全案爭議發生地在大陸,勞工局一度拒絕受理,經當事人再三堅持,勞工 局勉為其難召開協調會,雙方和解收場。
  隨著近年台商大舉西進,國人被指派至大陸工作的例子不勝枚舉,惟一旦勞資雙方衍生爭議,該不該由台灣勞政單位插手處理?相關法規及實務都有窒礙難行之處。
  以吳某個案為例,去年六月他據報載徵人啟事前往中和一家公司應徵,事後得知公司要徵的是位在大陸東莞工廠的副廠長,吳某勉強負笈。沒想到日前吳某接獲工廠解聘書,以他工作績效未達公司要求為由,宣佈即日起無條件解聘。
  由於大陸勞工相關法令不足,吳某不甘權益受損,乃委託妻子向台北縣勞工局提出勞資爭議協調申請。勞工局坦承,接案之初該局相當為難,因為吳某應徵的地點雖在中和總公司,勞保也在國內加保,但他一年多來提供勞務的地點全在大陸,換言之,若以勞委會解釋函「勞資爭議協調申請應向爭議發生地主管機關提出」,受理此案的應是大陸而非台灣政府。
  惟吳某妻子堅持勞工局不能撒手不管,承辦人只得通知該公司負責人出席協調會,最後資方勉為其難同意支付吳某相當於年資一年的資遣費金額,雙方和解收場。
  然而,吳某的幸運恐怕並不保證適用每個在大陸工作的台籍勞工身上。勞工局建議,中央應及早建立處理機制,否則,一旦發生重傷、殘廢、死亡甚或集體解雇等重大勞資爭議,又台灣勞政單位根本無權赴大陸展開事實調查時,糾紛將更難以善了。

【2004/1/5中國時報】


海外科技人才引進 將大幅鬆綁

林淑玲/台北報導

為提升我國高科技實力,行政院訂今日宣布放寬引進海外科技人才法規。大陸籍科技人才亦適用該規定,其配偶並得專案申請依親。政府為建構優質環境,還將主動協助美國學校擴校所需校舍興建經費。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將於今日的行政院會提出上述報告。
  現行外籍科技人才必須符合碩士有一年經歷,學士有二年經歷;大陸專業人士才必須符合博士有二年經歷、碩士三年經歷、學士有五年經歷,始得獲准來台工作,企業界普遍認為條件太過嚴苛,不利於人才的引進。
  經過協調,行政院決定放寬為外籍科技人才碩士免經歷,十二項技術服務業學士免經歷。未來還要進一步放寬碩博士生、大學生來台實習。
  大陸籍專業人士部分,將放寬為凡定居海外取得工作證或永久居留權且具碩士以上已免除工作經驗限制。同時也研議放寬大陸地區專業人士經歷限制。對於現行較為嚴格的配偶依親問題,政府也將放寬為定居海外(在自由地區連續住滿四年,並取得當地居留權)者得申請。其餘可以專案申請。

【2003/12/31中國時報】


勞退金新制初審 雇主提撥金額爭議大

江建璋/台北報導

立法院衛環及社福委員會日前審查「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初步確定「可攜式個人帳戶年金制」原則,由雇主及勞工依規定提撥退休金至勞工個人專戶,勞工達退休年限後即可領取。但此案在新舊制銜接條款、雇主提撥金額部分仍有爭議,因此,本會期要完成初審仍存變數。立委鄭三元也認為,此法於總統大選前完成立法的機會不大。
  據悉,包括全國工業總會及全國產業總會對於草案內容仍有意見,因此,未來即使立院初審完成,下階段的朝野政黨協商中,基於各方的遊說壓力,包括雇主提撥勞工每月薪資六%等爭議部分,是否能如初審結果通過仍需觀察。
  此案初審中,由民進黨立委沈富雄所提「可攜式個人帳戶年金制」取代行政院版所提「個人帳戶制」、「附加年金制」及「其他年金制」三軌並行制的方向確立,以保障所有的勞工都領得到退休金。
  不過,立委鄭三元認為,勞工退休制度的變革對勞工退休後的生活保障有重大影響,因此,委員會初審必須謹慎把關,有關爭議的部分仍需聽取勞工團體以及企業界的意見,進行廣泛討論,他預估至少在總統大選前過關的機會不大。
  根據目前正進行初審的版本,由雇主固定提撥勞工每月薪資六%的費率進入勞工退休金個人帳戶;勞工部分則在每月薪資的六%範圍內,自願另行提繳退休金並於當年度個人所得淨額中扣除。勞工離職後,帳戶也可以轉換到新的事業單位,等勞工年滿六十歲,且工作年資滿十五年,可請領月退休金,若是年資未滿十五年應一次提領退休金。
  此外,勞退金草案規定,新制實施後,已適用舊制勞工,得在五年內選擇新舊制一次。若選擇新制,則舊制時期的年資須等到退休後,依勞基法退休金支付標準給付,新制時期的年資,就納入新制計算;但若退休前離開原公司,則舊制時期年資無法保留,僅能保留新制時期的年資。

【2004/1/2工商時報】


生產少人化的7大具體做法

黃楹進

製造成本主要是由材料費、外加工費、直接人工費、間接管理費等所組成,企業為了尋求降低製造成本,除了針對材料費著手大刀闊斧改善之外,另一個改善重點就是減少人事成本的過度負擔。若是出現人事成本佔製造成本的比率偏高現象,就必須考慮如何做好「生產少人化」策略,以期能夠真正落實降低成本大作戰的實效。
  所謂的「生產少人化」,是指為了追隨市場多樣化與個性化的需求改變,製造工廠經過詳細的產能分析評估後,並繪製人機搭配作業組合圖,依此指派適當的作業員人數,用來從事需要數量產品的生產活動,主要是讓每位作業員均發揮100%的人員工作效率,杜絕「閒人、閒時、閒事」的各項浪費不斷發生。
  製造工廠為了要做好生產少人化工作,可透過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與做法,嘗試由多方面同步著手推進,除了進行生產人員的裁減與縮編,尚可引進機械化和自動化機器設備,達到「省力化」與「省人化」的效果,甚至是「無人化」的最高境界。
  少人化向來是豐田式生產體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強調是以最少的人數來配合生產需要量的方法。為了配合市場的快速變遷,採用不浪費的較少人數從事生產,對於人員、設備、作業方式等有關生產結構均必須加以探究,才能完全符合生產少人化的基本思維與實際做法,主要的部分包括下列7項:
  1.流程式生產:讓在製品一個接著一個依製程規定順序完成所有生產作業,確實達到平穩化與均一化的目標,建立以最少人數與最適機器從事最精生產的根基。
  2.作業標準化:確實讓所有的生產作業單純化與標準化,避免當製程變更、產能變動、人員異動等狀況產生時,以減少進行職場教育訓練的時間與費用,期使在短期內迅速順利投產。
  3.人機可分離:傳統自動化往往是人員必須一直在機器旁,尚須用到部分無法離開機器的人力資源才能完成生產任務,少人化生產則盡量設法做到人員的工作與機器的運作能各自分開獨立。
  4.一人多工程:訓練作業員能同時承擔前後若干製程的相關作業,而不再是僅會操作一人多機的單能工,應積極使全員皆是精明能幹的多能工好幫手。
  5.可移動設備:製程變動機會愈形頻仍,固定式機器設備的拆卸與安裝實屬不易,因此設備應具備體積小型化與拆裝簡易化的機能,並可在機架下方安裝多只可移動的腳輪,使搬運與遷徙更為便利。
  6.非定額編制:傳統生產作業不論產量多少,大多數工廠均採用固定編額制,生產少人化則應使設備操作員隸屬非固定編額,人員可依生產產量的多寡而進行增減調整。
  7.交接互助帶:當多能工在進行複數製程的作業時,前後交接的製程仍無法完全劃分清楚,應朝發揮橄欖球式團隊運作,藉由銜接製程部分的交集區域,共同完成互助合作與支援協助。
  總之,在現存消費需求巨變的環境之中,製造廠商為了持續發展與延續生存,必須配合市場有理與無理的需求變化,盡量藉由壓低製造成本來換取應得的利潤。而具有靈活彈性特色的「生產少人化」製造新策略,不啻為降低成本的具體可行方法之一。

【2004/1/6工商時報】

本電子報由  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台北: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41號4樓之1
旺達顧問:http://www.wo.com.tw  企業若需人力派遣服務客服電話:(台北)02-25285050 E-mail給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