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加值服務依規約對本公司會員發送,若您不想再收到此訊息,請按下 取消訂閱
勞資報導電子報 第342期 (2008/09/10)

【法令焦點】

1.中秋節如適逢勞資雙方約定之例假,應補假一日
2.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於上下班途中順道接送配偶上下班或接送小孩上下幼稚園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得依個案事實認

【最新報導】

1.諸事不順?都是你自己想的啦! 心理諮商師如是說——
2.當健忘來敲門,是失智警訊嗎
 3.退休要準備的5種錢

您認識幾家headhunter?專為中高階人才及獵才公司打造的獵才入口網站 - 經理人獵才網www.mgrjob.com終於登場了。有別於時下一般的人力銀行,經理人獵才網不只提供媒合服務,更提供一個匿名的聯絡平台,讓在職的中高階人才也可以安心的建立顧問人脈,以備不時之需。立即造訪  經理人獵才網


中秋節如適逢勞資雙方約定之例假,應補假一日

勞委會

勞委會表示,今年中秋節(9月14日)係星期日,是日如適逢勞資雙方約定之「例假」,則翌日應給予勞工補假一日。

勞委會說明,依勞動基準法第37條及其施行細則第23條規定,紀念日、勞動節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即俗稱「國定假日」)均應休假,亦即勞資雙方原約定之工作日如適逢國定假日,應予放假且工資照給;至該等國定假日如適逢勞資雙方約定為同法第36條所定每7日中應有1日休息之例假,應於翌日補假一日;惟如適逢因法定工時縮短後勞資雙方協商非屬例假之「休息日」應否補假,法無明文,得由勞資雙方協商。

勞委會進一步表示,勞資雙方如約定星期日為例假,則今年中秋節應給予勞工補假一日。

【新聞聯絡室 2008/9/3】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於上下班途中順道接送配偶上下班或接送小孩上下幼稚園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得依個案事實認

勞工保險處第三科

一、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以下簡稱審查準則)第4條第1項及第18條規定,被保險人上、下班,於適當時間,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之應經途中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如無審查準則第18條規定之「非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私人行為」及所列舉之交通違規情事者,得視為職業傷害。
二、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於上下班,順道接送配偶上下班或順道接送小孩上下幼稚園發生事故而致之傷害,如其係為上下班之適當時間及應經途中順道路逕之日常行為,且無審查準則第18條所列舉之交通違規情事所致者,得視為職業傷害。惟仍應依個案事實予以認定。

【勞工保險處第三科 2006/9/7】


諸事不順?都是你自己想的啦! 心理諮商師如是說——

羅梅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對不如意事情的看法,將決定你究竟是幸運兒還是倒楣鬼。負面思考,只會讓你與幸運絕緣,招來更多厄運,人生落入一種惡性循環。

許多人因為人生不如意、過得不快樂,而向心理諮商師求助,渴望獲得心靈救贖。

在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的求診病人中,有4成為情緒性疾患、6成是被工作或感情所困。按工作業別來看,金融從業人員來諮詢的前三項困擾分別為:擔憂經濟景氣、客戶人際的壓力、工作量大。而科技業前三名則是:工作量大、人際關係、擔心自己競爭力不足。

常常有些人直接了當詢問:「我是不是應該換工作?」或是「我要不要離開這個人?」希望心理諮商師直接給一個答案。敦南心診所醫師賴仕涵笑稱,「好像是來算命的。」

臨床心理師張維揚認為,大部分人因為對自己不夠瞭解、欠缺自我省察的能力,因此會覺得工作或人際關係處處不順。

但是,順或不順並不是絕對,相同的情況發生在某些人身上,可能覺得糟透了,但落在其他人身上卻覺得還好。賴仕涵說:「事件只是誘發,想法才是重點。」例如有人失戀就想不開、鬧自殺,但有人卻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以後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對象。

打敗自己的自動化思考

賴仕涵指出,心理學有一個「自動化思考」理論,有人一遇到事情時,就會立刻自動化思考、整個情緒變得很負面,但「其實事情根本沒有那麼糟」。最常見的自動化思考模式包括:

◆兩極化思考:凡事非黑即白,不是100分就是0分,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完美主義者,以至於經常覺得自己做事很失敗。

◆過度概化(Generalization):這種人缺乏自信心,有時主管只是稍微提醒或指正他的一些過失,就過度擴張解釋、全盤否定自己。

◆淡化正向的經驗:只在意負向的記憶,就算有正向的鼓勵,也覺得那是虛情假意,或覺得根本微不足道,只是別人禮貌性的客套話。

◆猜疑、自責式思考:個性過於敏感,總以為別人對自己有負面評價,或是容易怪罪自己把事情搞砸了。

◆誇大災難:把每一個負向事件都看成天大的災難。

邱永林也觀察發現,負面思考者多半自信心較低,有「順境時功勞歸於環境,逆境時歸咎於自己」的傾向。


越負面思考 越容易遇到衰事


不同思考模式會造成不同行為,進一步導致不同的結果。越是負面思考,覺得自己衰神上身、跟好運絕緣,就會真的遇到一連串倒楣事。

賴仕涵指出,國外神經科學期刊有一篇文章探討「憂鬱的確會帶來倒楣」,例如:一個人自覺衰透、諸事不順,求職面試就會畏畏縮縮、顯得亳無自信,自然不可能被錄取。所謂「相由心生」或「境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該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第一步要改變想法,跳脫負面的自動化思考。賴仕涵表示,許多人腦袋裡裝了太多的「應該」,誰應該要如何如何……,過於僵化的思考只會讓自己不快樂。所以遇到不如意時,不妨試著改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邱永林也指出,在精神醫學裡,心理健康是指具有彈性的人,如果太過硬梆梆,遇到挫折很容易會「一折就斷」。

其次,不要吝於鼓勵自己,每天出門前先自我激勵一番,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補充一天的奮鬥能量。心理學已經證實,自我暗示的確很有效。

另外,「多和相信你會成功的人相處,」邱永林說。心理學有一個「畢馬龍定律」,取材於希臘神話故事:別人對你的期望有多高,你往往就能達到多高的要求。
幸運兒或倒楣鬼 決定權在你


許多成功人士被視為幸運兒,邱永林分析,這些「幸運兒」多半具備3項人格特質:

1正面思考: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認為,樂觀、勇敢等正面情緒,可讓一個人遇到逆境時,將危機視為轉機,激發出無限的潛能。

2自我悅納能力:相信「自己其實還不錯」,就算一時搞砸或失敗,也不會全盤否定自己。

3好奇心:好奇心再加上廣泛的興趣,有助於紓解壓力。沒有這項特質的話,成功很容易只是一時短暫現象,屬於短跑型選手。

你會成為幸運兒還是倒楣鬼?不是命運決定,而是你自己決定!

【就業情報雜誌 2008/9/3】


當健忘來敲門,是失智警訊嗎

吳宜亭

父母含辛茹苦拉拔子女長大,但當他們不再像智者一樣提供我們寶貴的人生經驗,
反而常一轉身就忘了東西帶了沒、飯吃了沒……
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如同孩子般,漸漸不能照顧自己,
可別以為只是老化的正常現象,這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

每到黃昏,陳媽媽開始躁動不安,吵著要出門「回家」。其實她就在家裏,但總覺得「家」在外頭。看到媽媽的情況,女兒小貞心疼也莫可奈何。隨著年歲增加,媽媽的失智症愈來愈嚴重,房間常擺了很多食物,有時還懷疑她放的金子被女兒「偷走」。對於過去,媽媽記得很清楚,可是今天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甚至吃過中飯,還頻頻問「怎麼還不吃飯……」

經醫師診斷,證實陳媽媽罹患了「阿茲海默症」,因而出現「退化性失智症」症狀,這病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但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臨床發現,有些患者在30、40或50歲就出現失智症狀,稱為「早發性失智症」。

健忘和失智怎麼分?

很多人把正常老化的「健忘」誤以為是病態失憶造成的「失智」,終日焦慮不安,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

正常老化的「健忘」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機能會老化,腦部的記憶功能也會退化,以致常忘記事物,譬如:一時想不起某位同學的姓名,或是忘了某個字怎麼寫。儘管常發生遺忘現象,但「對於事務的判斷力,還是很清楚,並不會妨礙日常生活」。

病態失憶造成的「失智」

當大腦由於疾病或不正常的衰老及退化,使智能衰退,或漸進而廣泛地影響大腦各項高級功能,醫學上統稱為「失智症」。症狀是會經常遺忘「最近發生的事情」,其記憶的喪失,會使其失去判斷力,有思考障礙,旁人難以和他溝通,他自理生活的能力也日漸退步,無法勝任過去熟悉的工作。

簡單來說,「忘了手機放哪裡是健忘,但忘了手機的功能,就算失智了」。

失智警訊 轉頭就忘事,卻愛講古懷舊

國內失智症治療的權威,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也是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葉炳強,及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耕莘醫院永和分院院長鄧世雄提醒,失智症必須符合一些臨床症狀:

必要條件

患者一定要有記憶力的退步,尤其是長期記憶力較好,但短期記憶力變差,「也就是古早的事不會忘,剛發生的事可能就不記得。」


次要條件

除了記憶力,其他認知功能,像定向能力(方向感)、理解能力、判斷能力(不知現在所處時間是上午或下午、季節)等,只要其中一項變差,同時記憶功能退步,影響到個人工作或生活,就可說是得了失智症。目前,國內有簡易量表可測試個人是否有失智症傾向,但仍建議請神經醫學科醫師診斷。
失智不只是記性差 個性也會改變

此外,就「失智症」的3大症狀,也能明顯和正常老化的「健忘」做一區隔。

1.認知功能喪失

記憶力變差,尤其短期記憶、方向感、理解力、判斷力等能力都減低,可能不知現在身旁的人、事、時、地。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50%會在4~5年內,成為失智症患者;也有研究指出,每年有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轉為失智症。一旦出現輕度認知障礙,不能大意,應即早篩檢、診療。

2.出現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會改變個性,可能對人產生懷疑、喜歡踱步,或不停的遊走。

3.日常生活功能退步

已無法自理日常生活瑣事,像刷牙、穿衣、吃飯、大小便等。
葉炳強表示,「輕度患者」會先出現認知功能的喪失,有些人會有精神行為症狀;「中度患者」會出現上述2種情形,同時伴隨些微日常生活功能的退步。「重度患者」則多半沒有精神行為症狀,因為此時幾乎已臥床,日常生活得仰賴家人協助。

2.出現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會改變個性,可能對人產生懷疑、喜歡踱步,或不停的遊走。

3.日常生活功能退步

已無法自理日常生活瑣事,像刷牙、穿衣、吃飯、大小便等。

葉炳強表示,「輕度患者」會先出現認知功能的喪失,有些人會有精神行為症狀;「中度患者」會出現上述2種情形,同時伴隨些微日常生活功能的退步。「重度患者」則多半沒有精神行為症狀,因為此時幾乎已臥床,日常生活得仰賴家人協助。

【大家健康雜誌 2008/9/4】


退休要準備的5種錢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到底有哪些支出項目是絕對必要?台灣銀髮族協會副理事長薛無指出,退休一定要準備文中5大類開銷,才能盡情享受第二個人生。

第1種錢 醫療看護費

必要指數 ★★★★★
金額比例 ★★★★★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劉凱平表示,根據美國統計,生命最後一年的醫療費,通常占一生醫療開銷的8成。根據健保局2000年所做的調查,65歲以上人口的門診醫療費用,為64歲以下人口的3.4倍,住院費用更高達7.09倍。60歲以上,每人每年醫療費用激增到3萬元以上,接近80歲時更暴增到約7萬元。

這還只是基本醫療開銷,健保床(即3人房或以上)經常吃緊,當有需要早點住院,或是想維持基本住院品質,一定要準備非健保床(即單人房和雙人房)的預算。目前這二類非健保床的每日自費差價至少在1,600∼3,600元;至於全日看護費目前行情為每日2,000元,一個月看護費就要6萬元。

另外,你可能要預留二筆醫療看護金:一筆用來支付高壽父母或岳父母的開銷,一筆是自己用。因為當你退休時,可能父母仍然健在,或是另一半臥病,都有可能吃掉你原先預留的醫療看謢準備金。

第2種錢 基本開銷費 食、衣、住、行等日常花費

必要指數 ★★★★★
金額比例 ★★★★☆

根據銀髮人士的經驗,退休後基本開銷中,真正能大幅降低的是治裝費,其餘三項食、住、行,則未必會比退休前少。以伙食費為例,退休人士雖然開始重視飲食清淡,開銷會明顯下降,但為了追求養生,保健食品開銷則會增加。

住的部分,如果已有還清房貸的自有住宅,仍然要預留修繕費用、房屋稅、地價稅、水電與有線電視等固定開銷;如果沒有自有住宅,除非與親人同住,否則房租費用、或是進駐養生村的費用就要列入規畫中。至於行的方面,老人福利法規定,65歲以上老人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可享半價優待,但是銀髮人士表示,特別是在70歲以後,行動機能退化相當明顯,勉強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反而險象環生,如果是市區內的交通,建議要以計程車為主。說明︰項目中的星號最多為5顆星號愈多,表示該費用在退休生活中的比例愈重要、金額比例也愈高。

第3種錢 生活享受費

旅遊、運動、美食、養生、進修
必要指數 ★★★★★
金額比例 ★★★★☆

生活享受費如果從缺,重新開機的人生也很難精彩,但是這部分的費用開銷會很兩極,富豪版與小康版差異懸殊,譬如環遊世界,你可以選擇購買環球機票,採取背包客玩法,含台北共15個降落點,一趟下來預算約30∼40萬元;你也可以選擇郵輪,費用至少百萬元起跳。

運動項目花費最貴的應屬高爾夫球,許多中年男性上班族會期待退休後可以與友人好好打幾場「小白球」,但是打一場的代價分攤下來至少2、3千元跑不掉,包括果嶺費、球車費、桿弟費等,如果一個月想要打個3、4場,即使每個月有勞保年金與退休年金也負擔不起,想要退休後輕鬆的在藍天綠地間揮桿,必須預先準備。

第4種錢 醫療看護費

紅白帖、宴客、資助親人、公益
必要指數 ★★★★☆
金額比例 ★★☆☆☆

退休後人際圈變小,紅白帖收到的頻率下降,但是每一個紅白帖的金額卻是上升,以喜帖為例,姪甥的嫁娶,身為近親長輩的紅包多是萬元起跳。薛無也提醒,如果有兒孫輩,爺爺奶奶給孫輩的禮物和紅包都是不可免的。

另一種難以拒絕的人情開銷則是資助親人,在每個家族裡,總有財務頻出狀況的親人,雖說「救急不救窮」,但是親人有難,總是難以完全置身事外;還有一種開銷則是做公益,不管是直接捐款、或是擔任義工志工,都是需要成本費用。

第5種錢 後事費

葬禮、塔位
必要指數 ★★★★☆
金額比例 ★★☆☆☆

人生終點的最後一項開銷:後事費,如果有後代可倚靠,還不用煩惱到這一條;若是不想留下負擔,有愈來愈多人士已經自己打點好身後開銷,譬如預先購買生前契約、靈骨塔位,這些費用加總起來約數十萬元。

如果想要更精簡後事開銷,可登記地方政府舉辦的聯合奠祭,在固定日期甚至會由地方首長主祭,可以兼顧莊嚴與節約目的。

應付長壽風險 要多準備一筆投資本金

一般的退休規畫建議,都是先假設退休後餘命活多久、希望每月要花多少錢,然後再來回推必須準備多少退休金,但是,這種方式卻有很大的風險。ING安泰人壽總經理韋立俊(John Wylie)表示,「不要被退休後的平均餘命誤導了,事實上,有8%的人會活超過平均餘命,所以不要只存平均餘命的退休準備金。」

存本取息法 長壽不必怕

《一生三錢過四關》作者宋炎本也指出,這種「假設特定餘命」的規畫,最怕的就是碰到「活太久、花光老本」的長壽風險,因此,他建議可採取「77-7生生不息投資法」。

所謂「77-7生生不息投資法」的實務操作是指:譬如有老本1000萬元,770萬元用於投資,210萬分3年花用、亦即每年花70萬元,剩餘的20萬則用來應付通膨與投資稅費等成本。

假設770萬元是投資到3年累計可以賺3成報酬率的工具,那麼這筆770萬
元本金,就可以變成1001萬元,如此循環下去,既保有老本、又有投資孳息
當退休金。

只是,一定要謹記投資的首要規則:報酬率愈高,風險愈大。因此,聰明人永遠會採取平衡措施,關鍵就是「資產配置」,也就是說,在退休金當中,應該投資多少在相對安全、收益也相對較低的工具(像是收益固定的定存單);又應該投資多少在風險稍高、但收益也較高的工具(像績優好股票)。

記住,千萬不要把所有退休金全部投資在一家公司的股票上,而是應該分散投資在至少3∼5家公司,才是最安全的作法。

【Money+理財家 2008/9/2】

本電子報由  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台北: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41號4樓之1
旺達顧問:http://www.wo.com.tw  企業若需人力派遣服務客服電話:(台北)02-25285050 E-mail給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