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加值服務依規約對本公司會員發送,若您不想再收到此訊息,請按下 取消訂閱
勞資報導電子報 第344期 (2008/09/24)

【法令焦點】

1.責任制等特殊性質之工作者,仍有勞動基準法之保障

【最新報導】

1.人脈祕技/7個訣竅,培養自己成為「專家」
2.抽筋好痛呀!緊急速解方法
 3.裁員風下 辦公室求生術
4.打敗「離職偷懶症候群」!

您認識幾家headhunter?專為中高階人才及獵才公司打造的獵才入口網站 - 經理人獵才網www.mgrjob.com終於登場了。有別於時下一般的人力銀行,經理人獵才網不只提供媒合服務,更提供一個匿名的聯絡平台,讓在職的中高階人才也可以安心的建立顧問人脈,以備不時之需。立即造訪  經理人獵才網


責任制等特殊性質之工作者,仍有勞動基準法之保障

勞委會勞檢處

針對業界常有所謂「責任制勞工」不適用勞基法之誤解,勞委會表示,勞工受僱於適用勞動基準法之事業單位,縱屬「責任制專業人員」,仍有該法相關規定之適用。勞委會強調,如果非該會依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核定之工作者,或其勞動契約未經地方主管機關核備者,均無該規定之適用。

勞委會表示,民眾如欲查詢哪些工作者可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可利用勞委會網站查閱。如有契約核備之疑義,可逕向各縣(市)政府勞工或社會處(局)洽詢。

勞委會表示,有鑑於勞工工作態樣多元,部分性質特殊之工作者於適用勞動基準法有關工時、休假等規定時,有窒礙難行之處,為增加該法之彈性,使可適用於更多的行業及工作者,於民國85年特訂定第84條之1,針對工作性質特殊之勞工,如監督性、間歇性或責任制等工作,其工時給予特別之考量。依該規定,這類經勞委會核定的工作者,可由勞資雙方以書面就工時、例、休假等事項作更具彈性之約定,惟契約應報當地主管機關核備後始生效力。

勞委會進一步說明,所謂的彈性,並非指工時可以完全無上限或全無例假。勞雇雙方在約定時,仍須參考勞動基準法規定的基準,在不損及勞工健康福祉之前提下來訂定。舉例言之,勞雇雙方可以約定較法定正常工時上限更長的工時,但超過約定正常工時者,仍應給付延長工時工資(加班費)。再如例假,雖不必僵化於7日中需有1日,2週內排2日或4週內排4日,亦非不可,但不可約定全無例假。

【勞委會新聞聯絡室 2008/9/19】


人脈祕技/7個訣竅,培養自己成為「專家」

黃又怡

在職場上,能夠自居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將足以確保你的個人競爭力。不過,成為專家可不是聰明人的專利,透過一些實用的指南、習慣和技巧,可以帶領你更貼近成功。以下是讓自己化身為「專業人士」的7個訣竅:

1.勤於吸收新知:找出在本業中永遠引領潮流的人,發揮自己拓展人脈的技巧,想辦法去結識他們、邀請他們共進午餐,或是出席他們的讀書會。你應該盡可能接觸業內的一切相關資訊,包括訂雜誌、買書、與傑出人士多聊聊等,日積月累之後,你就可以開始利用這些知識,串連出別人無法想到的事物。

2.勇敢提出蠢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會大不相同。「你不覺得把所有的MP3檔案儲存在像是隨身聽的裝置裡,很酷嗎?」由此產生了iPod。「大家都愛漢堡和薯條,為什麼不能讓他們更快享用到?」於是便產生了麥當勞和速食業。

3.了解自己天分所在:雖說勤能補拙,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把所有心力都用來彌補你的弱項,而要鎖定自己的專長加以訓練。你應該採用80/20法則,將少數時間花在改進缺點上,真正的重點是強化優點。

4.隨時學習:所有的專家都是勤勉、持續的學習者,他們堅信學習愈多,才能獲得愈多。你的自我發展計畫只應該包括讀書、雜誌、參加學習性社團;上一兩堂進修課、和本業的領導人建立關係。

5.維持身心健康:再忙也不要忘記規畫運動和度假的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如此才會有足夠的精力去應付全天候的忙碌行程。

6.汲取不尋常的體驗:只了解本業和本國市場,已不足以在未來的世界裡競爭。有人問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要讓自己在商場上更上一層樓,該做什麼事?」他回答:「學小提琴。」不同的經驗可以刺激不同的創意,去學習非主流的事物,到古怪的地方旅行,對於自己的舒適區以外的事物,要抱持著好奇心。

7.開發利基:成功的小型企業會仔細挑選自己有把握掌控的利基市場,個人也可以這麼做。不妨想想公司現階段在哪些方面的發展不甚理想,就專注在一個最少人注意的領域。


某位剛加入一家販售新式寵物食品">寵物食品公司的年輕人發現,影響公司營運的諸多問題之一是,高昂的運費侵蝕了利潤。由於公司並不太注意這件事,於是他就自己設法找出解決方案,打電話給優比速(UPS)和聯邦快遞(FedEx)等公司裡負責小型企業的業務主管。幾周後,他將詳盡的摘要報告寄給執行長,建議公司如何節省郵資,執行長大為欣喜,也讓這位年輕工作者在公司的前景看好。

【經理人雜誌 2008/09/01】


抽筋好痛呀!緊急速解方法

張甄芳

雖然抽筋的時間不長,但若在水中發生又處理不當,仍然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此,了解抽筋的緊急自解方法很重要。

現代人重視休閒運動,愈來愈多人投入單車、游泳、健走等運動健身,而從事這些運動如果熱身不夠,或是缺乏電解質的補充,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在運動當中突然發生抽筋。雖然抽筋是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但如果處理不當,特別是在水中時發生,很容易發生致命的意外。因此,醫師建議運動建身應先做好暖身和防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蔡效良表示,所謂的「抽筋」就是指身體肌肉不自主強力的收縮。一般身體肌肉本來就會收縮,但因為一些因素造成身體疲乏時,就可能導致肌肉緊繃收縮而無法放鬆,形成所謂的抽筋。

為何會抽筋?

引發抽筋的原因很多,而導致抽筋之真正機轉目前尚無完全的定論。蔡效良指出,最新的研究發現可能和脊椎的反射路徑有關,認為因為運動過度、電解質失衡或藥物等造成身體疲乏,使得脊椎反射路徑出現問題而導致肌肉不正常收縮。

在生活中引發抽筋常見的因素包括:

1.電解質不平衡:身體因為大量流汗,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導致鉀離子、鈉離子或鎂離子等缺乏,也可能引發抽筋。

2.運動過量:運動量超過身體平日可負荷的能量時,會使身體處在一個疲乏狀態而導致抽筋。

3.藥物:心臟疾病、高血壓的用藥如利尿劑等也可能引發抽筋,亦或是缺乏維他命B5、B6等也可能導致抽筋。

4.中老年人血管問題也可能導致抽筋,尤其是下肢血管血液循環不佳時,很容易走路走走就抽筋,而一些靜脈曲張的患者,有時還會在夜間發作。

5.脊椎管狹窄:這是一種神經性的抽筋,它易在行走時發作,而減緩疼痛的方式必須是身體往前傾,才能改善症狀,如果單單坐下來可能無法改善。

什麼狀況下易抽筋?

很多人好奇什麼狀況下最容易發生抽筋?蔡效良表示,以運動來說,跑步、騎單車和游泳都是最容易發生抽筋的運動,尤其最近國內掀起單車熱,騎士們更應注意防範抽筋。以騎單車為例,因為騎單車是腿部的等長運動,若距離突然加長很多,或是速度過快、在陡坡時堅持騎上去,都可能引發抽筋。

蔡效良說,很多騎士平時每天騎車距離約50公里,但到了每年花東賽時,要一次騎足180公里,很容易因肌肉過度疲乏而發生抽筋。這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跑步和游泳時,如果跑步或游泳的距離突然拉長很多,也會發生抽筋。

此外,天氣熱時運動大量流汗,水分補充不足或是未補充電解質也可能發生抽筋;以游泳來說,若缺乏暖身下水太快,因為溫度的快速改變,也會造成抽筋。通常當身體的體溫和外界的溫度相差攝氏7度以上,而且突然接觸時,就會發生抽筋。

發生抽筋自解法

抽筋最常發生的部位以小腿之腓腸肌(小腿後方鼓起處)與比目魚肌為最多,其次為大腿、上臂。此外,足趾、手指、足底、腹部等也可能發生。一般抽筋並沒有明顯的季節區別,而發作的時間也都在1到5分鐘以內。不過,雖然抽筋的時間不長,但若在水中發生又處理不當,仍然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此,了解抽筋的緊急自解方法以及避免抽筋的發生是相當重要的。

1.發生抽筋時,第一步驟就是馬上停止活動,如繼續運動將會使肌肉造成嚴重損傷。

2.局部冰敷、按摩也可能緩解抽筋。

3.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採用電解質片或喝運動飲料都可以緩解抽筋。

4.伸展運動:依照抽筋部位不同,緩解的方法也不同,但原則上都是朝收縮肌肉的相反方向伸展。

以下是常見7大抽筋好發部位的緩解方法:

<小腿抽筋>:大部分發生在腓腸肌的部位,這時可以用手頂住膝關節,另一手用力拉腳,使腓腸肌盡量伸直,然後按摩至復原為止。

<大腿前面(股四頭肌)抽筋>:輕輕用手抓住腳踝,將小腿往後彎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其實改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蹲下,腳掌著地,像練蛤蟆功一樣,但記住當要站立時,頭要下鉤,弓呈貓背,慢慢站起來。

<大腿後面抽筋>:盡量將腿往臉部靠近,如身體住下彎但保持膝關節伸直,使大腿後側能以伸展。

<手指抽筋>:用力握拳,再迅速張開,再將手指往後壓,如此反覆做,直至恢復為止。

<手掌抽筋>:將兩掌相合手指交叉,然後反轉掌心向外用力伸張;或是用另一手握住抽筋的手掌將手指用力後彎直至復原為止。

<上臂抽筋>:握拳然後屈肘,使前臂貼近上臂,再用力伸直,持續此動作直到復原為止。

<足趾抽筋>:可以用手握住抽筋的足趾,用力往相反方向伸展,或是將抽筋的足趾抵於另一隻腳的足後跟,然後用足後跟壓迫足趾。

預防抽筋的方法

面對抽筋,懂得如何預防還是最重要的,預防的方法包括:

1.運動前應有暖身,並且加強拉筋的動作。

2,水分補充:若是大量運動,在運動前半小時應先喝1000c.c.的水分,並且運動中每15分鐘應補充150~250c.c.的水,並且補充水分的同時,適當地補充鈉(鹽分)以及電解水,可以使體內鉀鈉平衡。採用運動飲料如寶礦力等,也能同時補充鈉及電解水。

3.良好的運動計畫:抽筋就乃是身體超過負荷的一個警告。因此,要加強運動量必須靠平日逐步的鍛練。通常建議長途的運動量,最好每周增加10%的路程,如此循序漸進。

至於其他因素造成的抽筋,就必須針對病因加以治療才能有效改善。以靜脈曲張為例,一般可以藉手術治療改善。另外,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久站,晚上睡覺時可將雙腿墊高促進血液循環,平日也可穿彈性襪來達到預防效果。

水中抽筋 最危險!

在水中抽筋時,不論任何部位抽筋,都應以水母漂姿勢自解或按摩,直至復原為止,有時抽筋容易短時間內再發作,所以應休息一下,才能再下水。

在水中發生抽筋是很危險的事,如果又不熟水性,很容易發生意外,建議在以下情況最好不入水以免引起抽筋:

1.身體感覺不適,或過度累勞時不宜入水游泳。

2.下水前要有足夠的暖身運動。

3.太熱或水溫過低時不宜入水。

4.空腹或飯後、劇烈運動後都不適咳馬上下水。

5.情緒過度緊張或興奮過度不宜入水。

6.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突然改變運動姿勢,也可能使肌肉急劇收縮而引起抽筋。




【長春月刊】


裁員風下 辦公室求生術

彭昱融

別以為媒體上的倒閉頭條只是事不關己的國際新聞,面對苦日子來臨,該如何保住飯碗,逆勢求生?

全球金融風暴,台股跌破六千點,苦日子真的來了。

銀行業巨頭雷曼兄弟宣布倒閉,大批百萬年薪員工一夕失業,兩眼失神地走出華爾街總部,前途一片茫然。

隔天,惠普公司宣布「精簡人事」,計畫在全球裁員兩萬四千人;法國雷諾集團也將對旗下三千名員工實施「自願退休」計畫。

可別天真地以為這只是遠在天邊事不關己的國際新聞,等到某天醒來發現自家公司成了報紙標題,那就真的笑不出來了。

注意一下最近公司高層和人資主管們是不是密集閉門開會?跨部門會議上「成本控管」、「共體時艱」出現的頻率是否悄悄增加了?

你當然明白,公司獲利衰退,必須降低成本以「B計劃」過冬。裁員與否你無法決定,但重要的是,你有自己的「B計劃」嗎?

面對不景氣下的飯碗保衛戰,《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BusinessWeek》不約而同提出辦公室生存法則,教你如何降低自己遭到裁員的機率。

生存法則一:茶水小弟生存學

辦公室裁員消息滿天飛,主管看你的眼神總是帶著抱歉……。如果你因此而驚慌失措影響表現、整天板著臉擔心小孩的尿布錢,那麼主管最想趕走的可能就是你

就像溺水一樣,保持冷靜才是上策,愈掙扎,沉愈快。

密切注意公司內外事態,保持信心和愉快,化身茶水小弟,積極為同事、老闆、老闆的老闆跑前跑後,主動攬下重要但沒人願意分擔的工作,自然就能顯出你不可取代的價值。

就像汗流浹背工作中來一杯清涼飲料一樣,茶水小弟總能為大家帶來激勵和團結,時機惡劣時這項能力特別重要(在主管眼中更是)。

對事事正向思考的茶水小弟來說,杯子永遠是半滿的,而不是半空。

生存法則二:深耕客戶 勤跑業務

「顧客一旦不滿意,足以叫所有老闆走路,」沃爾瑪(Wal-Mart)創辦人山姆威頓說得好。

在乎飯碗的你該明白,顧客滿意是一切工作之母,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更是如此。

因此,你應該把顧客內在、外在需求當作最重要的事:不遺餘力推銷自己,更全面建立客戶資料,勤跑、多聯絡,讓客戶不能沒有你,也證明自己對公司的價值。

上帝給你檸檬,更要盡力調好一杯檸檬汁!

生存法則三:從組織角度思考

主管為了執行上頭交辦的裁員、改組計畫,其實也很為難。

如果主管公開徵求建議,這時你應該放下敵意,提供一些實際的解決辦法,鼓勵同事參與正面討論與支持。

有沒有搞錯?上司正考慮裁掉你的工作,還要設身處地為他著想?

遺憾的是,經行為科學研究證明,為權力比你更大的人著想,可能對生存更有價值。

能從組織角度為上司設想,常意味著你個性成熟,當一切條件相差不多時,你與上司關係越好,愈不容易遭到裁員。

生存法則四:「露臉」政治學

你得趕緊開始出席公司那些你從不出席的非正式活動,員工旅遊、球類比賽、公益服務等等。喜不喜歡是一回事,有沒有「出現」,則是另一回事。

辦公室「能見度」往往與存活率正相關。露臉政治學的道理在於,經營困難的時候,領導人往往會選擇留下積極參與的企業「公民」。

當然,這不是要你為了求生存而扭曲人格,若你認為這樣做太虛偽,選擇在裁員計畫前協議自願離職,對主管來說也比較好過。

長遠來說,走得漂亮有助維持關係,日後需要介紹和推薦時,都能增加自己的職場存活率。

景氣低迷,許多外力無法掌控,除了具備各項能力,上述提供的心態、協助上司的意願往往才是保住飯碗的關鍵。

B計劃中的B計劃

為了減低突然面臨裁員的衝擊,你必須立刻準備:

1. 更新修改履歷,接觸人力銀行
2. 整理舊名片,重新聯絡以前的上司、同事,找回過去的貴人。
貴人不一定總是在上面拉你一把,也可能是從下面推你一把的人。
3. 重新認識自己,大膽思考不同的未來:回學校、加入NGO?
4. 當然,一旦面臨裁員,工會團結、透過勞委會爭取權益,才是上策。

【天下雜誌】


打敗「離職偷懶症候群」!

文/阮淑祥

碰到即將離職的同仁,同事常常會覺得他都要走了,似乎不好意思麻煩他,就自己將把事情吃下來。其實完全不用感到尷尬,他還是我們的同事,直到最後一天,該他做的事還是要請他做,讓他仍有發揮的舞台。就算他已經離開,交接有問題還是可以大方問,因為那是他的責任,不用覺得不好意思。

反過來看,這也是給所有員工的機會教育:自己將來若要離開,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擾。要預防即將離職員工開始打混,我會用激勵的方式來引起他的正面動機和自我要求。

世界很小,經營關係要看遠

當想要離職的員工來找我的時候,我會花很長的時間和他談,他的生涯規劃到底是什麼?以此找出他真正的離職原因,讓他知道、想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離開?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他們不要一再重演這樣的事情。有些人老是換工作,卻不曉得癥結是出在自己對某些事情的處理上有盲點。我會希望他從這次的離職和工作經驗中學到東西,能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
再來,我認為我和每位員工的關係都不僅止於共事的期間,不是離職就結束了,而是lifelong(終生的)。

我也會提供給要離職的同事一樣的觀念:大家從事的領域還是很相近的,世界很小,你現在離開這家公司,說不定未來我們又在另一家公司相遇。因此,經營個人的聲望和名譽是一輩子的、全面性的。

第三,你過去所留下的痕跡,周遭每個人對你的評價和印象都會留下來,成為你未來的資源和人脈。人生還很長,如果希望能善用這個資源,一定要負責任負到底,敬業到最後一秒,展現最好的一面,不要讓人覺得你虎頭蛇尾、「晚節不保」。

【Cheer雜誌 2008/02】

本電子報由  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台北: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41號4樓之1
旺達顧問:http://www.wo.com.tw  企業若需人力派遣服務客服電話:(台北)02-25285050 E-mail給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