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加值服務依規約對本公司會員發送,若您不想再收到此訊息,請按下 取消訂閱
勞資報導電子報 第385期 (2009/07/08)

【最新報導】

1.求職者和企業認知不同,求職難
2.景氣回溫,日無薪假人數降至2200人
 3.定額進用新制上路,身障者增4400工作機會
4.就業保險給付,標準放寬
 5.歸化外國人登記姓名,中外文並列

【法令焦點】

1.企業轉換會計準則,有豁免條款

【HR充電站】

1.10個狀況題大考驗:我該怎麼說?
2.不景氣後大趨勢,工作生活 50/50法則

您認識幾家headhunter?專為中高階人才及獵才公司打造的獵才入口網站 - 經理人獵才網www.mgrjob.com終於登場了。有別於時下一般的人力銀行,經理人獵才網不只提供媒合服務,更提供一個匿名的聯絡平台,讓在職的中高階人才也可以安心的建立顧問人脈,以備不時之需。立即造訪  經理人獵才網


求職者和企業認知不同,求職難

文/黃珞萍

主計處最新失業人數已多達63萬3千人,若再加上六月將進入職場的30萬人,競爭激烈可想而知。如何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周逸衡表示,掌握個人特質的「覺察力」、發揮「專業力」,便可提高「就業力」;他說,「畢業生的認知和企業不同」,是新鮮人會求職碰壁的原因。

周逸衡在「職涯贏家-社會新鮮人求職YO!YO!YO!」記者會上表示,學企管的畢業生,希望能得到管理階層的工作,但是企業往往希望他們從業務作起,這讓很多新鮮人因此心灰意冷。他勉勵求職者,在學期間應該多累積實力,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並多考取證照,以基層工作為跳板,只要表現亮眼,一定可得到主管青睞。

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張德聰表示,畢業生的認知和企業不同處為,畢業生以為工作態度上「耐操」的人較易受重視,但企業認為員工的「學習意願」才是關鍵性;當正式工作後,畢業生認為三到六個月即可為公司帶來貢獻,但企業認為,前三個月只是試用期,新人至少要六到九個月才是對公司有幫助的人。

張德聰說,「學習意願是錄取的原因」、「網路是求職和應徵的管道」、「起薪22,001元到25,000元」、「求職最需要的是專長培訓」等是企業和求職者較有共識的地方,其中以專長培訓最重要,大專院校和技職體系可以抓緊這個部分努力。

職場新鮮人代表李佳縉表示,自己學生時代就嘗試多份打工,例如家教、輔導員等累積工作經驗;並且向公司毛遂自薦,連打雜工作也義無反顧,並且極盡所能的活用自己的語言所長,因此可以在畢業後迅速找到工作。

另一位新鮮人代表邱怡蓉表示,哲學系畢業,以為自己知道追求什麼性質的工作,卻發現現實大不同。那時為找工作感到焦慮不已,但經過基金會開導後,學會將心情分離出來,才能冷靜思考。她說,為了進入想去的公司,自告奮勇要企業不支薪雇用,終於在兩個月後,真正成為公司的一員。

【2009/7/2 台灣醒報】


景氣回溫,日無薪假人數降至2200人

文/張建中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長顏宗明表示,隨著產業景氣回溫,竹科區內廠商實施無薪假狀況已有改善,目前僅34家持續實施,平均每日無薪假人數也降至2200人。

竹科管理局即將於 7月11日首度舉辦就業博覽會,今天舉辦會前記者會,由顏宗明主持。顏宗明指出,就業博覽會活動當天將有包括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友達、群創及矽品等32家廠商參與徵才。

顏宗明說,廠商共提供包括工程師、助理及技術人員等2184個職缺,學歷需求以碩士最多,達 648名,大學學歷需求550名,專科需求501名,高中需求474名。

顏宗明表示,觀察區內廠商實施無薪假狀況已有改善,以及用水、用電狀況,可以感受產業景氣有逐步回溫跡象。

根據統計,竹科內最多曾有76家廠商實施無薪假,目前僅剩34家廠商持續實施;實施無薪假人數也自今年1 月高峰的9萬6911人,降至1萬6795人,平均每日無薪假人數也自最高的 1萬4500人,降至2200人。  

【2009/7/2 中央社】


定額進用新制上路,身障者增4400工作機會

文/黃悅嬌

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新制七月十一號起上路,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上午特別前往超額進用的連鎖超商總部表達感謝,新制實施後,公私部門共可為身心障礙者增加四千四百個工作機會。

經過兩年緩衝期,新修正的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制度,將於七月十一號實施,適用範圍與進用比例都提高,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公立單位三十四人以上至少應進用百分之三的身心障礙員工,私立單位在六十七人以上,至少應進用百分之一且不得少於一人。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預估將可為身心障礙者,增加四千四百個就業機會,整體來看,目前仍有一成的公私部門未達足額進用標準。〔目前按法定應進用三萬多人,事實上目前企業聘用到五萬多人,表示企業有善盡社會責任,當然少部份企業還沒符合法定應進用,須繳交差額補助費,目前有一成未達法義務〕

勞委會統計,全國有九千六百四十一家定額進用義務單位,其中的九百二十一家還未能足額僱用,依法應繳差額補助費,以基本工資一七二八0乘以未足額僱用人數來計算,用以作為辦理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相關事項之用。

【2009/7/9 中廣新聞網】


就業保險給付,標準放寬

文/曾萃芝

就業保險法放寬了就業保險給付標準,加保年齡上調,依法在台工作的外籍配偶也適用就業保險法,勞保局提醒相關民眾,善用自己的福利。

勞保局表示,就業保險法修正中放寬了多項就業保險給付項目及標準,並將加保年齡上限由60歲提高至65歲,同時將依法在台工作的本國人的外籍配偶、大陸及港澳地區配偶也納入就業保險適用對象。

勞保局表示,只要是服務於僱用員工1人以上的公司,雇主就必須在員工到職當日為其申報參加就保,雇主若沒幫員工加就保,勞工失業時,即無法向勞保局請領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及失業的被保險人及隨同被保險人辦理加保的眷屬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等五種就業保險給付,攸關勞工權益,希望勞資雙方都應密切注意。

【2009/7/6 工商時報】


歸化外國人登記姓名,中外文並列

文/葉素萍

內政部今天指出,姓名條例第二條已修正公布,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於歸化後,應取中文姓名,並得以原有外文姓名的羅馬拼音並列登記。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姓名條例第二條條文,今天公布,內政部發布新聞稿指出,這次修正是為了減少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歸化後,僅得以中文登記其姓名,造成生活困擾。

內政部表示,歸化國籍者,依規定應取用中文姓名,並可於初設戶籍時申請以原有外文姓名的羅馬拼音並列登記。

內政部並說,日後核發歸化並列登記原有外文姓名羅馬拼音者的國民身分證、戶口謄本及戶口名簿時,當事人姓名欄即列印原有外文姓名的羅馬拼音資料,同時,內政部將於9月底更新戶役政資訊系統,新增這項功能。

【2009/7/8 中央社】


企業轉換會計準則,有豁免條款

文/張國仁

4年後,即2013年起,我國將全面採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但企業首次採用IFRS時,在追溯調整財報上有實務上困難,或者基于成本效益的關係,企業如何因應,安侯建業會計師陳振乾指出,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為此訂有企業轉換IFRS時,可選擇適用強制豁免及選擇性豁免兩類豁免條款。

強制豁免包括估計、全融資產及負債的除列、避險會計及非控制股權等4項目。以估計為例,企業在轉換時可能易混淆估計與會計政策的採用,因此,首先須明確區分所選定的會計政策,其中將包含運用估計的項目。

陳振乾指出,企業在編製採用IFRS起始財務狀況表、首次IFRS財務報表及比較資訊時,對於估計項目的運用,應遵循下列三點原則:
1.企業不得改變原準則之估計(除反映會計政策的差異或錯誤外)。
2.依IFRS考量存在於轉換日所存在的情況。
3.無須考量轉換日後所取得資訊。

例如,企業原採用的準則,已規定須估列未來因產品瑕疵所造成的賠償損失,其預計可能造成的現金流出為10萬至25萬元,認列10萬的損失。而在轉換日(以下假設為2011年1月1日)企業應依IAS 37的規定,決定應認列的賠償損失,最有可能發生的金額為15萬。因此,應將現金流出調整為15萬元並依IAS 37 計算折現值入帳,企業不得依2011年1月1日後所取得的資訊調整賠償損失的認列金額。

在選擇性豁免方面,企業若自行選擇追溯適用的豁免條款,IFRS1規定其項目包括股份基礎給付、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子公司與聯合控制個體及關聯企業的投資等16類型交易。

陳振乾舉股份基礎給付交易為例說明豁免的規定,他說,屬權益交割者,1.給與日在2002年11月7日前之交易、2.既得日在2005年1月1日或轉換日(孰晚者)前的交易。屬現金交割者,是在轉換日或2005年1月1日前交割者,無須追溯適用IFRS 2。

他表示,我國是在2008年開始適用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39號「股份基礎給付的會計處理準則」,不追溯調整適用日前已給與的交易,與IFRS 2無重大差異。因此,依目前可能的轉換時程,轉換日如為2012年1月1日,企業在編製採用IFRS起始財務狀況表時,大部分的交易應無須進行重大調整。

【2009/7/8 工商時報】


10個狀況題大考驗:我該怎麼說?

文/盧昱瑩

客戶總是嫌東嫌西?老闆老是對你的提案有意見?和其他部門同事一天到晚吵架?

《Cheers》雜誌整理出10個最常需要使用說服技巧的情境,讓你在處理時更能得心應手。

面對上司時

星期一早上,照例是部門開週會的日子。你整裝好自己,準備向主管提出新產品的行銷規劃提案。
你可能習慣性開口:「這次的行銷案我們可以這樣做……。」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因為公司的政策是……,根據這樣的走向,我傾向的做法是……。」

向上司提案,不是你認為內容豐富、準備充足就夠了,最要緊的大前提是「公司現在的方針」。劉文英舉例,如果公司現在最重要的目標是降低成本,你卻提了一個需要砸大錢的提案,縱使看起來十分吸引人,還是會被拒絕。

數字!數字!數字!主管或老闆最在意的核心便是「證據」。如果提案能幫公司賺錢,那是多少錢?《超快速!完美企劃書》作者竹內謙?在樂天市場開設網路商店的第三年,就讓網拍一年的營業額衝到一億日圓。他說:「公司經營者、上司最喜歡的只有兩件事,就是追求利益和降低成本。」強調這兩件事的企劃書比較容易通過,而在製作這兩項重點的提案書時,要積極提出預測數值。

不過,同樣製作呈現數值的提案,A案只講「我們一個月的銷售目標是300萬元」;B案則詳細地提出「一日來店預測人數10人、顧客平均消費單價1萬元,所以推測一個月的銷售目標為300萬元。」兩相比較,後者這種有根據的銷售目標,更能使審閱者對整體企劃安心。

你剛剛接下一個專案,公司只給你3名人力使用,但你認為應該要擴充至6人才能完成專案。老闆質疑:「有必要增加1倍人力嗎?這都是成本!」

你可能不自覺為自己辯護:「增加人手能夠提早結案,省下時間成本。」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使用3名人力,可以達到XX的程度,但如果增加到6名人力,我們就能多做XX,會讓整體專案更完整,能達到XX倍效益(或多賺XX元);以時間成本來說,我們更能省下XX元。」

通常上司質疑的問題,也會是將來可能碰到的問題。在他質疑你之前,若能先做好準備,說服會更有力。《求歡式說服術》(The Art of Woo: Using Strategic Persuasion to Sell Your Ideas)一書中說,當人們認為能從某項主張獲得好處,就會覺得有說服力。所以當你打算說服老闆時,不妨先想想以下3個問題:為什麼他支持我的想法,就會對他有利?什麼是他想要,我又給得出的東西,而能換取他的支持?什麼可能是他會拒絕的原因?

主管剛開完主管會議回來,結論讓你感到「晴天霹靂」:「我幫各位多爭取了10個專案計劃,相信各位未來會有相當多的學習與成長。」你心中的OS(旁白)只有:「老闆,別鬧了!原本的專案都要做不完了!」這時該如何提出建言?

你一聽就忍不住抱怨:「這樣分量好像有點多?我們可能做不完。」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老闆,謝謝您的好意,只不過按照目前的進度排程,我們最多只能再增加X個專案,否則屆時可能影響原有的專案進度,造成產出的問題,您認為是不是刪減專案數目會比較好?」

老闆對員工出難題,你又不買帳,損失的只有雙方利益。談判學專家、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在他的《劉必榮談談判藝術》書中提到,談判必須跟老闆同步,以「急人之急」的態度表示對老闆事情的關心。他認為,下屬跟老闆談判時,要護著長官的面子,再去爭裡子。「因為長官如果輸裡子,他只輸一次;如果輸了面子,整個領導統禦崩潰,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劉必榮指出。

劉文英也提到,不能讓老闆沒有面子,所以說服場合和時間也很重要,例如你就不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跟老闆說:「這樣子不對。」

在公司已經做了5年,上半年你的業績表現有目共睹,你在想,是不是能跟老闆談談有關加薪或升遷的事了?
 
績效面談時,你直接開口:「老闆,我在公司待了很久,上半年也替公司創造很大一筆利潤,我們是不是能談談薪水啦?」
其實你應該這麼說:「老闆,我在公司做了那麼久,對公司有很深的感情,但我現在面臨一些財務問題,不曉得該怎麼處理,特別來跟您商量一下。您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多為公司貢獻一點,並因此交換多一點待遇?」

劉必榮在書中建議,談加薪開口時,得先把老闆拉到與你同一陣線,而非對立;接著再以「商量」的語氣提出,不是一開始就搬出底限來,跟老闆要這個、要那個。

【2009/7/6 Cheers雜誌】


不景氣後大趨勢,工作生活 50/50法則

站在剛剛歷經裁員、縮編強震的「職場」大廈裡,驚覺建築物並不如想像堅固。過去不只一次想過:有空一定要到大樓外面走走,呼吸新鮮空氣。但總是被各種原因「絆」住,當腦力與體力被這些原因消耗大半,渴望的念頭很快就會自動消失。

人生無奈,但有選擇

一次空前強震,震出建築本身的問題,也震出困擾已久的老問題:我能同時擁有建築物外面的世界嗎?建築裡的我,能時時活力充沛、心情愉悅嗎?答案是可以的。呂旭立基金會心理師周志建說得很妙,「人生無奈,但有選擇。」他認為,人們被困在不甚滿意的現狀裡動彈不得,是因為「不認為自己有選擇」。

我沒有足夠時間陪伴父母、另一半及孩子。如果可以,我希望減少工時;或者,減少收入,交換可喘息的時間。──「家庭與工作調查」,史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我希望兼顧工作與生活

這波不景氣,觸動許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目標。一本今年6月2日在美國出版的新書,《女性經濟學:寫下自己的成功法則(Womenomics:Write Your Own Rules for Success),就是由兩位傑出,但工作、生活明顯失衡的職業婦女聯手撰寫,美國ABC 新聞〈早安美國〉主持人席普曼(ClareShipman)與BBC 美國世界新聞記者凱伊(Katty Kay)。

她們共同的掙扎是:是否要為照顧家庭拒絕升遷與難得的派任?她們並非缺乏向上的企圖心,而是試著討論:升遷,是不是可以只問努力的成果,而不計較工時長短?

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對全體員工的調查發現,希望工作與生活平衡,工作時間的「彈性」是共同渴望,沒有性別之分。

幸運的是,數月後,第一資本便根據調查結果實施「彈性工作安排計畫」,員工可以利用彈性時間、透過手機與網路(telecommuting)來工作、縮短「工作周」,甚至選擇特約工作。

作者的結論是,當景氣衰退、每個美國人平均一生得換10 個以上的工作時,人們會開始對工作要求更多自由,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兼得。

2007年,林義傑完成橫越撒哈拉沙漠的挑戰,打算正式退休,轉往哈佛攻讀博士。

這個確定多時的計畫,卻因啟蒙教練突然病倒而改變,他決定留下來,為運動員賺錢,並投身公益。

當你找到 願意為它冒險和改變的人生目標

跑過南、北極、亞馬遜,最後以「111 天橫越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紀錄,向超級馬拉松賽事正式道別,對林義傑來說,這個句點實在夠完美了。因合作紀錄片《決戰撒哈拉》而熟識的演員兼製作人麥特戴蒙(Matt Damon),自願推薦他進入母校哈佛大學博士班,剛好符合他未來轉做老師的生涯規劃。

這時,忽然傳來啟蒙教練潘瑞根心臟病發的消息,趕到醫院為老師辦理住院時才發現,工作數十年,老師只有8 萬元存款、一筆50 萬元的信用貸款債務,以及妻兒子女離去的處境。

一張記載運動員出賽支出的明細,解釋了一切。林義傑認為,「飲水思源」是天經地義的做人道理,「我如果當時出國,會一輩子抬不起頭。」

為恩師改變計畫

於是,放掉原本「獨善其身」的計畫,決定改走一條充滿不確定的險路。他的心願很大,希望「每個運動員都有工作」,不要再複製恩師的故事。他拿出過去代言的收入以及運動心理研究所的專長,作為創業基金,陸續成立兩家公司,一是透過運動為企業進行教育訓練的企管顧問公司,這家公司目前有3 名員工是「前」運動員;另一個事業,是與人合資成立的公關公司。

兩家公司賺的錢,一部分投入公益。他不定期為運動員開課,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蓄積日後找工作的優勢。另外,為喚起全球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他準備再度參賽,「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個非洲兒童因水污染喪生。」林義傑說,台灣也是缺水國家,但多數人渾然不覺,還是豪邁用水。

老闆的生活比過往運動員生涯,更累、更有壓力,「腦汁快不夠用了,」他形容工作的繁重。但是,「要完成志業,就要有事業,」他以一如過往的膽大心細,面對創業的冒險。

不論在你目前的故事中,有多少問題因工作而起,我不認為你會在第二天早上就向公司提出辭呈,或完全放棄你的生涯選擇。──《人生,要活對故事》

你需要的不是辭呈,而是新故事

像林義傑這樣,知道自己要什麼、有勇氣付出、努力也能獲得成果的例子,想必令渴望工作、生活平衡的人們羨慕──為什麼我沒有勇氣追求自己想要的?立刻鼓起勇氣向老闆辭職,絕非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更別說此刻景氣尚未復甦。

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新故事」,也就是一個自己會終生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去捍衛的目標。

這樣說如果太抽象,不妨試試《人生,要活對故事》作者洛爾(Jim Loehr)的方法:你將來的墓誌銘想要怎麼寫?你希望朋友在葬禮上如何描述自己?這就是你的人生終極目標,不必很偉大,也無需他人認同,只要你真正喜歡就可以。

就像兩位女記者選擇「工作生活兼顧」的平衡人生,林義傑選擇報恩與公益。他們都努力修正、甚至中止自己的老故事,開始發展令自己活得起勁、開心的新故事。

檢視問題 辨識核心價值

找到新故事之前,通常人們多少都已感覺自己正在活的老故事,出了問題。周志建說,這個能力就是「覺察」,他認為,只要對自己夠誠實,每個人都有能力想清楚「這是我要的嗎?」

但只是「覺察」不夠,還要有能力「辨識」自己的核心價值,例如什麼對你最重要?是工作還是家庭?「核心價值很重要,少了它,外界任何看法都可能讓自己風吹草動。」

採取行動 活出新故事

經過覺察與辨識將目標釐清後,就要下決心滿懷希望採取行動,否則一切只會流於空想。從老故事到新故事,是慢慢「轉型」的過程,而非衝動地與過去一刀兩斷。轉型的行動策略共分為八個步驟(見第38 頁〈8 大步驟,改寫人生故事〉),通過按部就班的自我追問,用筆「寫」下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幫助自己深度思索目標、老故事的問題、想要的新故事及落實的方法。

You are what you eat. 同樣的,你怎麼運動或多久運動一次,你就會呈現什麼樣子。

你的睡眠與疲勞消除的情況有多好,你就有多好。

關鍵是能量,而非時間管理

人類行為表現學院(Human Performance Institute)執行長洛爾,長期協助人們創造卓越行為表現的同時,總是強調健康與高度活力的重要。

他提醒,人們能否活出最好故事的關鍵,不在時間,而在能量。如果沒有充沛能量帶來的活力與健康,僅是向著目標投入時間,很多時候只是虛耗,「產出」的品質無助於實踐人生目標。

能量來自正確飲食、經常運動及適當休息關於健康對人生的重要,最當頭棒喝的,莫過令人耳熟能詳的「0」與「1」比喻:無論賺進多少個「0」,如果前面沒有代表健康的「1」,一切都是零。

得到健康的方法人人都懂,莫過飲食、運動與休息,但是,檢視30 至40 歲青壯族群的平均健康情形,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飲食、運動、休息明顯失衡的世代(見第42 頁〈吃什麼,像什麼〉)。

運動帶來活力

明基電通全球策略規劃室總經理曾文祺,去年自北京調回台北後,每天騎單車通勤,從淡水河畔的家到基隆河邊的辦公室,一趟約40 分鐘,八點不到就到辦公室,趁上班前,再走5 趟樓梯──從1 樓走到10 樓辦公室,只上樓不下樓,來回50 層樓高。

如此運動不過半年,曾文祺體重下降近4 公斤,而起初從1 樓走到10 樓,中途得休息3、4 次,現在不必中斷,可以平順往上走。曾文祺的運動動機與多數人類似:因為健康發出警訊。回到台北後,健康檢查顯示一條心臟血管有阻塞情形,他才開始運動,「所以,也是困而知之,並非生而知之。」曾文祺自嘲看到問題,才採取行動。

吃對食物,快樂健康

慈濟醫院一般醫學科醫師許瑞云對此深有感受,她常在門診時提醒病患,注意飲食與運動,「我不想在你住院時看你。」

在哈佛大學附設醫院期間,許瑞云接觸能量醫學領域,深入研究飲食對健康的影響,「人體細胞每7 年就完成一次更新,新細胞就靠食物補足、再生。」她建議上班族,多吃當令食物、多蔬果,不但有益健康、也能帶來愉悅心情。

許瑞云盡量自己準備一日三餐,每個週末,她會自製黑豆漿優酪乳、自己發麵做地瓜、南瓜饅頭,加上蔬菜與水果,就是週間午餐,「晚餐再多攝取蔬菜,補午餐的不足。」

全蔬食的飲食習慣持續二十多年,它除了讓許瑞云保持體態不變,她說話不急不徐、常有笑容,似乎吃對食物也有益情緒健康。

周志建的臨床輔導經驗,也讓他看到食物對情緒的影響。他觀察,憂鬱症患者共通的生活飲食習慣,多半傾向不吃早餐、吃消夜、少蔬果。因此,近年他常鼓吹「有機生活」,人與環境都需要更多的沒有污染、自然新鮮,正如許瑞云的不斷提醒,「環境健康了,人才能不生病。」

停工期就是生產期

「不會休息」是現代的一大文明病,洛爾說得很有道理,「如果你希望人生處於開機狀態,你得先學會關機。」

休息的確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為了能量充沛地實現人生目標,每晚11 點,請關機──包括手機、電腦,還有你自己。(見第3 2 頁〈平衡生活,來自能量管理〉)。

宏利人壽財務長岑美慈,中等身型,十分精瘦,一眼就能確定她的BMI(身體質量指數))絕對符合標準。當她說自己每天晨起慢跑1 小時、過去兩年,兩度完賽42 公里馬拉松賽跑,更加呼應她「有練過」的身手。

選一個你會持續下去的運動

參加42 公里馬拉松比賽,緣由是前一個工作服務的公司主辦這項賽事;不過,她從小就善跑,求學階段,每次參加校內短跑比賽,排名都在四、五名間,「只是,第一名的同學抵達終點時很喘,我卻不會,感覺很輕鬆。」岑美慈當時就隱約覺得,應該可以再跑更長一點。

兩年前,證明推論的機會來了,她決定報名參賽。岑美慈是數學博士,她發揮研究精神,上網找了一個為期16 週的馬拉松練跑計畫,起初一週跑3 天,每天5 公里,然後緩步增加。

正式比賽前夕,岑美慈在泰國出差,碰巧遇上當地一個32 公里的馬拉松比賽,一心想驗收自己的鍛練成果,她躍躍欲試地報名參賽,結果順利跑完全程,「很累,但是身體給我的訊號,讓我感覺自己愈來愈強了。」

訂目標很重要

正式比賽那一天,跑過32 公里後,岑美慈知道她又進入新境界,因為,32 公里是過去練跑的極限。就在此時,下雨了!衣服、褲子漸漸濕透,淋濕的鞋子愈來愈重,她覺得有點冷......腦海開始出現「不要跑了」的聲音,但是,「不行,說好要跑完的」又隨即出現。魔鬼與天使交戰中,她完成與自己跑完全程的約定。

「我這才體會到,訂目標很重要。」後來她把這個體會,運用在工作上,「訂目標是有技巧的,第一次參賽,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跑完』,而不是『名次』,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會覺得可惜,因為跑完並不難。」所以,訂一個可達成的目標,是鼓勵自己克服難題的好方法。通過馬拉松考驗洗禮,面對金融海嘯帶來的低迷市況與工作壓力,岑美慈總是對自己說,「我應該可以撐過去!」

【2009/7/6 三十雜誌】

本電子報由  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台北: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41號4樓之1
旺達顧問:http://www.wo.com.tw  企業若需人力派遣服務客服電話:(台北)02-25285050 E-mail給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