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加值服務依規約對本公司會員發送,若您不想再收到此訊息,請按下 取消訂閱
勞資報導電子報 第416期 (2010/02/10)

【最新報導】

1.邁向生涯成功的三層人際能力!
2.21世紀職場新物種 貓型員工時代來了
 3.別在辦公桌上迷路了!
4.解開「衰神上身」的祕密

【法令焦點】

1.勞基法規定/除夕到初三 上班工資加倍

您認識幾家headhunter?專為中高階人才及獵才公司打造的獵才入口網站 - 經理人獵才網www.mgrjob.com終於登場了。有別於時下一般的人力銀行,經理人獵才網不只提供媒合服務,更提供一個匿名的聯絡平台,讓在職的中高階人才也可以安心的建立顧問人脈,以備不時之需。立即造訪  經理人獵才網


邁向生涯成功的三層人際能力!

黃鴻程

在上個世紀的工業化與後工業化時代裡,生產能力與技術能力是職場中的關鍵能力。但是到了21世紀的服務化、資訊化、知識化社會裡,除了這二種能力以外,更重要影響職業生涯成敗的卻是人際能力。為什麼同樣努力不懈,有些人成為成功者,有些卻不會成功,這中間的差別非常值得探討!


向上經營的人際能力:長輩提攜、貴人相助!


許多成功者的生涯經驗裡,大多都有長輩提攜、貴人相助,因為除了個人努力學習、打拚事業以外,年輕人要靠自己成功並不容易,如果有長輩提攜就更有嶄露頭角的機會。但是多數人並不擅長「跨世代合作」,除了「原生長輩」以外,並不太會去經營「衍生長輩」的關係;如果父母、兄姊、叔伯……等原生長輩的實力夠強的話還好,但如果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或與豪門聯姻的話,就必須靠自己努力經營衍生長輩的關係。


經營長輩關係,首先要設法擴大自己涉獵的領域,創造並且珍惜每一個與長輩接觸的機會,包含:親友、上司、老師、長輩的朋友、社團前輩等,必須持續發展緊密的互動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因為長輩擁有較多資源,而年輕人往往具備很好的能力、抱負與熱情,但缺少了機會和資源,若能夠適時得到長輩加持,便會如虎添翼。所以經營長輩關係是個人職涯成功的第一寶典。
向下扎根的人際能力:培養部屬、建立班底!


當有了很好的能力基礎、認真態度、與一展鴻圖的決心,加上又有長輩加持,成功的機會已經大增,倘若還具有培養部屬、建立班底的人際能力,就能夠向下扎根,建立強大的執行力團隊,這正是生涯成功的第二寶典。


若是沒有班底的支撐,即使長輩提供了再多資源也是接不住的,因此誠心誠意待人,建立自己的班底非常重要。要懂得分享、提攜後進、幫助別人,部屬們才願意追隨,必須具備這樣的領袖魅力,才能建立自己的班底。


相對地,有些人明明個人能力極佳,但卻不懂得帶人、帶心,即使有資源也不願意與人分享,任何人跟他共事都沒辦法合作;沒辦法帶領人、號召人、感動人,就成了單打獨鬥的戰士。如果不具備領導團隊的能力,即使擁有再好、再多的機會與資源,仍舊沒有辦法將資源整合運作,一切都只是空談。


所以,一定要懂得建立團隊與培養班底,要能關懷部屬、欣賞部屬、懂得授權、放手給員工去做,培養彼此默契,建立禁得起考驗的革命情誼,這樣才能培養部屬的能力,真正建立屬於自己的班底。


橫向發展的人際能力:開放心胸、人脈網絡!


除了向上、向下的縱向人際能力之外,平輩之間橫向的人際能力是第三寶典,必須設法建立橫向的「人脈網絡」。因為任何企業都必須是一個「開放式的組織」,通常在一個組織內很難獲得企業所需的所有資源,必須要靠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交流,進行資源交換。如果在組織的資源範圍內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是無法獨力完成任務的時候,就必須要借助外力、尋求外部資源或支援來挹注,這時候橫向的人脈網絡就變得非常重要,有時透過橫向合作的關係可得到更好的發展。

這也是一種人際技能,要能夠開放地與外界交換資訊,才能知悉市場的趨勢與動向,透過不斷的資訊交換、資源交流與合作,才會有更強的競爭力。如果組織變成是一個「封閉組織」,個人的人脈網絡又不暢通,純粹只是關在公司裡,個人與組織的發展都會受到限制。尤其是當組織面臨問題、必要的解決方案並不在組織之內時,就必須尋求外部支援才能夠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橫向的人脈關係,便難以解決組織問題。


值得信任最重要:人際能力的關鍵因素


如此看來,個人生涯成功的3大寶典就可以分別從上、中、下層來看,對上就是長輩關係,對下就是建立班底,橫向就是人脈網絡,這3者都非常重要,而這3個寶典都跟人際能力有關。成功除了自我努力之外,有一半以上要靠別人的幫助,所以人際技能非常重要。


而人際能力中最關鍵的就是「信任」關係,要成為一個可以被信任的人,就得重視自己的任何承諾、口碑、紀錄,千萬不要為了短期利益就犧牲掉個人口碑與紀錄,如此,路只會越走越窄。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同時努力經營這3個層次的人際關係,這樣生涯就會成功!

【Career 職場情報誌 2010/02/04】


21世紀職場新物種 貓型員工時代來了

山本直人

只聽過像「忠犬」一樣忠心耿耿、像「老牛」辛勤工作的員工,但像「貓」的員工究竟是什麼?


貓型態度 不靠組織關係


你是不是這樣想:絕不做「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傻事!「出人頭地」更非人生目標!只願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磨「爪」霍霍地伺機而動,成為第一流的人才,卻沒有想要在公司裡「升職」的意願。


如果是,你有「貓」型的潛力。其實「貓」型員工從以前就有,但從調查來看,貓型化正以當今的年輕一代為中心,緩慢且穩定地增加中,成為目前的職場潮流。


「貓」型員工愈來愈多,理由很簡單。景氣衰退,街上充斥著失業的人,這種情況絕非好事;可是隨著經濟成長率的升高,我們真的就會變得愈來愈幸福嗎?反過來,即使經濟成長出現停滯,是否也能讓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尤其2008年開始的不景氣風潮,讓全世界檢討「過度預期的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影響,使得高度成長期那種依存於公司的人生觀,被迫開始重新檢視,也才會有貓型員工重新復甦並且快速增加的現象。


如果你常常覺得「我待在這家公司很難受」,那麼奉勸你先確認自己是不是貓型人,而且再次確認自己是否真的要成為貓型人。如果你是屬於「我無法理解貓型人」的這一方,那麼希望你能把這當做一個世界觀,繼續往下看。因為不管身在哪一方,你都無法避免與貓型人有所接觸。
貓型人其實跟「忠誠」和「升職」這兩個概念保持相當距離,但不代表習慣翹班的員工是貓型員工。事實上,貓型員工只是打破跟組織緊緊相依的關係,但他們對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堅持。


5大特質 展現貓樣精神


所謂「貓型員工」擁有以下幾個特質:


特質1:討厭汲汲營營,一旦碰上該做事的時候,他們還是會努力完成。


當貓咪準備捕捉那些惱人的蟲子時,瞳孔的顏色會出現異樣;牠們會以難得一見的集中力,迅速地逮住一隻蟲子。


平常看似老神在在的貓咪,也會有展現驚人幹勁的時候,那就是當牠們對付老在眼前晃來晃去的動物時。貓型員工也有極為相似的地方。他們平時不會展現沒必要的幹勁給人看,但獵物如果擺在眼前,貓型員工往往會集中心力、全力以赴。他們不討厭以「成果」作為目標的忙碌,但討厭「慌亂」。


貓型員工的最重要的工作首則就是清楚劃分「忙碌」和「慌忙」這兩回事。先約個時間見面吧、先坐下來討論吧……,會這樣做事的人依然不少,但這種人只會造成「慌忙」的激增,貓型員工甚至將此視為棘手問題。


特質2:透過能力所及的事情來磨練本領。


貓型員工對於磨練自己的本事,可說是相當徹底執行,因為他們不可能讓自己成為一隻不會抓老鼠的貓咪。
「徹底磨練自己能夠辦到的能力」,而非「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若是能夠讓「能夠辦到=喜歡的事情」,就可以是一份工作。但是,單純地「喜歡」一件事情,是否能夠成為一份工作?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在某些方面,工作必須成立在「辦得到」的原則上,因此我個人認為,身為專業人士,磨練基本功夫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特質3:抱持「有魚可摸,活著就要玩」的生活態度。


貓型員工所抱持的觀念是,「不論是誰,一定都會覺得玩樂的開心程度大於工作吧!」
你是否老是發現貓咪一直在換床睡覺。在季節更迭之中,牠會尋找涼爽的地方避暑,緊接著又會尋求溫暖的地方過冬,動物們都知道要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行動範圍內,試著去過過舒服的生活。


之所以會以「有魚就要摸」來形容貓型員工,因為就是這種印象。


特質4:與了不起的目標相比,認為自己每天過得幸福比較重要。


比起山坡上的那朵雲,他們比較喜歡這一片延伸到地平線彼端的草原……。
媒體常拿這個來做文章,「現在的年輕人心中沒有夢想」、「胸襟太小」,但對貓型員工來說,這種人習慣站在深溝的對岸,發表自以為是的高調。歷史名人一步步登天、往頂端攀爬的同時,正有許多人一邊珍惜、把握著每天的生活,一邊卻在過著平凡的日子。我們應該說,在歷史上這樣的人占了絕大多數,而社會就是這樣形成的。
特質5:與其捨己奉公,寧願珍重自我


「我對公司雖然沒有特別的忠誠度,但也沒有那麼討厭啊。這份工作我還是會老實去做的啦!」


「為了公司,加油!」,像這種賦予動機的行為,原意是希望讓人藉由努力工作來提升個人能力,而當事人也可能因此獲得滿足或利益。這曾是戰後經濟成長期的一則雙向循環。
如今的日本社會,已經拿不到過去那種豐碩的果實了,經營者相信也很清楚,不管企業如何宣揚員工必須忠誠、熱愛自己的公司,但在這個時代裡,這種觀念根本沒有人會認同。
3大技巧 駕馭貓型員工
而處在這個貓型員工逐漸增生的時機點上,大家的首要動作就是改變既定觀念。我個人認為,對於「猜不透心思」的員工頻頻現身而感到有趣的人,才是有機會在將來的商場上乘風破浪的一群。

那麼,想駕御貓型員工的人,究竟應該著眼於哪些地方呢?我想先大致提出3個觀點:

1.製造一個玩沙場:

「想要成功駕御貓型人,就先為他製造一個玩沙場吧!」

在玩沙場上玩耍的孩子們會用沙創造出許多不同的東西,然後再這個不好、那個不對地篩檢,透過一次又一次地破壞,創作出不一樣的作品。即便是在加水調和,作品整個變得稀巴爛之後,他們依舊還是會繼續重做。這群玩沙的孩子們之所以不退卻,應該是因為從創作中找到快樂的原因吧!

回到我剛剛所說的,為貓型員工規畫一個「玩沙場」,其實也是一種極為類似的感覺──貓型員工對於「展露出」趣味性的工作,興趣多半較濃厚。其實這種「猶如玩沙子一般的工作」,在比例上千萬不可一下子提高太多,最好是占負責人手上所有工作量的5%就好,20%基本上已經到頂了。

但我也強調過好幾次──工作成立在「會做事」的對價關係上,絕不可能是在「想做的事情」上。所以為了員工而製造出一個「玩沙場」的話,我個人認為那應該是一個「體認自己做得到/做不到的事情」的地方,絕對不會只是一個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獲取自我滿足」而建的領域。

所謂的製造玩沙場,其實就是在工作持續進行的條件下,製造一個「勒緊和放鬆」的調節器。看起來彷彿是順著自我又任性的貓型員工,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其實這是一個緩衝區。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經常抱持著緊張感,讓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做不到,那就不能當成是工作來對待。

2.不要求回饋:

「如果可以成功指導其他員工邁向成功,我想那位同事至少還是會感謝我的吧。」大家不妨捫心自問,自己心裡是不是曾有這種想法呢?

但是,眼見親手拉拔的弟子日漸成長,未來甚至會變得比自己更強,為師的人只能甘拜下風……。這種情結在虛構的職場生態故事中,屢見不鮮。

貓型員工不是不懂得感謝上司或身旁的人,只是他們不會熱衷於表現謝意。他們看重的是珍惜自己,所以當他們覺得這一點只有別處才有,那麼他們自會離開這裡,轉而投往那個新地方。

3.相信自己,放縱他們:

如果想要引導貓型員工創造更亮眼的成績,那我建議大家還是姑且試試這個方法比較好──對於貓型員工的些許失敗,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多試幾次以後再說。如果在日後確實造成麻煩,那就算要他自己一肩扛下,他們想來眉頭也不會皺一下,肯負起責任。

對上不諂媚,對下溫柔體貼。這就是「貓型人」。

【30雜誌 2010/02/08】


別在辦公桌上迷路了!

李翠卿

你經常在找東西嗎?你的辦公空間是井井有條,還是一團混亂?根據《華爾街日報》調查,47%美國白領自認辦公桌混亂,每年浪費在混亂辦公空間找頭緒的時間,高達200小時以上,若以每日8小時工作時間計,等於每年要花25個工作天在找東西。
 

雖然辦公桌混亂,未必等於生產率不彰,但可能會給人缺乏紀律的印象。萬一你的老闆是那種會以「桌」取人的類型,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被貼上標籤。


要懂得「丟」跟「分類」




想讓終結混亂,需把握兩大原則:


(一) 要懂得「丟」
 辦公空間雜亂的主因之一,就是堆放了太多根本用不著的東西。
即使是情報資訊,也必須定期淘汰。財訊文化執行長謝金河有閱讀、蒐集大量情報的習慣,但他有個原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用不著的舊資料清掉,避免過多蔓蕪的資訊分散心力。


(二) 要懂得「分類」
 分類的用意是方便索引,可以快速找到自己要的東西。文件或檔案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標籤或資料夾來區分;文具則按照不同功能歸類收納,就不會發生臨時需要某物件時卻苦尋不著的狀況。


「統一」,是讓空間井井有條的重要原則。日本知名創意人板戶健司在《整理達人》一書中指出,在規劃或擺放物品時,可掌握以下要點,就能讓空間看起來賞心悅目:1 外觀整齊、2 顏色統一、3 形式一致、4 尺寸相同。

讓辦公空間成為工作站


 板戶健司認為,辦公桌面的空間設計是為了要使工作保持順暢,也就是建立所謂的「工作站」。如果你是右手慣用者,電話應放在左側,方便接聽電話時,右手可以記錄。每天都要用到的物品可以放在桌面伸手可及之處,比較不常用的則盡量收到抽屜裡,物品應該都要有固定的放置點,才不會看起來凌亂。


適度裝飾或許可以提振工作精神,但放置過多的裝飾品或與工作無關的私人物品,則可能會干擾工作效率,甚至給部分老闆「此人工作空間雜亂」的壞印象。


名片歸檔也是門學問。除了用名片簿或名片盒整理以外,利用電腦歸檔整理名片,更是有效率,需要聯絡時,可以快速找到對方資訊。許多頂尖業務員甚至會將客戶的生日、習慣等資訊跟聯絡資訊一起建檔,將名片管理變成客戶關係管理的一環。
 


建立適於工作的空間,也是規劃力的一部分,別再拿「混亂=創意」當作藉口了,開始整理吧!



【Career 職場情報誌 2010/02/04】


解開「衰神上身」的祕密

祝康偉

等待好運臨門前,或許更多人在祈禱厄運快快退散。
但為何某些人總是容易贏得衰神的青睞?小心你也是其一!

「天啊,我怎麼這麼倒楣,衰神總是不放過我?」

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感嘆,可別急著怪罪命名、風水、五行相剋等外在因素,因為關鍵常常不在這些虛玄的道理,而是你內在的「軟體程式」出了問題。

長期從事助人教學與輔導工作,同時也是資深心理諮商師的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楊蓓,以心理學、禪修的角度,揭開衰神上身的祕密,也傳授如何以理性的方式,順利從厄運中脫身。

衰神上身 常以「受害者」自居

凡事愛抱怨,總覺得別人對不起他的人,堪稱衰神最愛青睞的第一名。

這一類型的特徵,在於他常會讓自己處於「受害者」的心理狀態,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對號入座,認為是自己時運不濟,或是遭人打壓、背叛,處處顯得脆弱。

不思改變的他,在人前最常控訴的是:「因為別人怎樣,害得我變成這樣.....」言下之意是,自己的受害與脆弱都是別人應該負責,只要別人改變,一切就會好轉。

在楊蓓看來,這一類型習慣扮演倒楣的角色,以弱者姿態換取眾人的同情與肯定:一方面可以「控制」別人的觀點,藉以合理化他的「失敗」,一方面更可以賴在原地,不必承受成長必然的傷痛,輕易得到最多的關注。例如,許多走不出失戀陰影的人,多半是耽溺在失戀帶來的「好處」,當分手的另一方被罵得體無完膚,即可從中獲得肯定,持續穿上「受害者」的外衣,自哀自憐下去。
但「受害者」扮演久了,散發的負面能量會化為衰神的「養分」,因為當大家發現他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能夠緊抓不放的「垃圾桶」時,一再重複抱怨的「破唱片效應」開始發酵,身邊的人不耐付出、減少回應,就容易造成眾叛親離。這種人容易情緒渲染,此時又再度受創,在信心全失下,失落、自責、懊悔、憂鬱也就接踵而至!

楊蓓指出,魯迅小說《祝福》裡喪子的祥林嫂就是典型的例子。故事中,她逢人便講起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起初鄰里總抱以同情的眼光,但漸漸因為同樣情節一再絮叨而麻木,最後被視為不祥而受到排擠,淪為乞丐死於街頭。


究竟要如何擺脫「受害者」情結?楊蓓提醒,當職場或情場關係生變時,你得先正視當下的痛楚,自問能替自己做些什麼,而不是哀求對方改變,在拉扯之中累積仇恨。

【Cheers 雜誌 2010/02/05】


勞基法規定/除夕到初三 上班工資加倍

洪素卿

長達九天的春節假期即將來臨,不少商家趕著搶這幾天的紅包商機。青年九五聯盟表示,過去經驗顯示,多數商家並未依勞基法規定於國定假日期間加倍發給工資,呼籲勞工若需於除夕到初三這段期間上班,記得爭取該有的雙倍薪資權益。


時薪工作者 也有雙倍薪水


依據我國勞基法規定,勞工的假日包括七日休假一天的例假,除夕、春節到初三等共十九天的國定假日,以及依年資計算的特休假等三種休假;無論是哪一種休假日,勞工不用上班、但雇主仍應照給工資。若雇主要求勞工到班,則除了應該徵求勞工同意,還需加倍給工資。


至於時薪工作者,由於當初計算基本工資時,並未計入一年十九天的國定假日薪資,也因此,如果部分工時工作者在國定假日上班時,雇主時薪也必須加倍發給。除了春節期間,其他國定假日包括元旦、國慶日等相同。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孫碧霞表示,按日或按時計算的部分工時勞工,若國定假日為排定的上班日,雇主仍應徵得勞工同意上班,若勞工不願意上班,雇主應照給工資;若勞工願意上班,則工資應加倍。若國定假日當天,並非排定的上班日,雇主可徵得勞工同意請勞工支援上班,工資應該加倍發給,若勞工不願意,當日不需給薪。

【自由時報 2010/02/08】

本電子報由  旺達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台北:台北市110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41號4樓之1
旺達顧問:http://www.wo.com.tw  企業若需人力派遣服務客服電話:(台北)02-25285050 E-mail給旺達